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初探

时间:2024-05-09

唐妙红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050)

1.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父母们了解音乐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孩子身上进行音乐教育投资。但是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的父母可能要问“我们在孩子身上没少花精力啊,为什么结果却事与愿违呢”这是很多父母的心声,也是很多幼儿教师的心声。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违背了幼儿的学习规律,用大龄儿童或成人的教育途径和发展标准对他们进行教育,势必会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一切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希望通过教育来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然而光有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要使美好的心愿实现,就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按照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办事。但是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行为却很多,导致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阻碍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

基于对幼儿音乐活动的兴趣,发现尽管音乐活动在幼儿园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中并没有促进幼儿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中起到科学作业。鉴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研究当前音乐教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2)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目标;(3)以音乐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将音乐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探讨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2.研究现状

2.1 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心理健康特征是心理健康定义的进一步深化。目前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以国外学者为代表;一类侧重实用,以操作性定义为主。Charles Zeanah & Paula Doyle Zeanah(1993)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是在生物学、人际关系、文化的相关环境中适当发展的情绪和社会能力状态。美国0-3岁任务机构(2000)认为幼儿在家庭、社区和对幼儿的文化期望背景下,从出生到6岁在体验、调节和表达情绪,形成亲密的安全的人际关系,探索环境和学习方面一直发展的能力。俞国良(2005)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稳定、性格特征良好、人际关系和谐。顾荣芳(2006)认为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行为和谐统一、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刘文(2008)给出的定义为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自我意识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2.2 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目前多数的相关研究均是围绕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展开。综合已有研究发现,音乐教学活动与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存在很高的一致性。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归结起来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与音乐游戏。但许卓娅教授在之后的研究中将音乐游戏剔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之外,认为音乐游戏可以归属于其他方面。黄瑾的观点与之一致。而王懿颖教授将音乐教育的内容归结为歌唱、韵律活动与游戏以及音乐欣赏活动三种类型。王秀萍在其研究中提出了音乐教育关键经验的概念,并认为音乐关键经验是幼儿成功应对集体、小组或个别音乐活动的基础。

3.音乐教学中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从幼儿发展角度来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使幼儿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幼儿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关爱他人的品格,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早进行心理教育等。以下结合幼儿心理健康目标与观察实践探索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3.1 丰富音乐歌唱与音乐韵律活动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小组合唱、接唱与对唱等,让幼儿喜欢自己歌唱也喜欢与别人一起歌唱。此外,教师也积极鼓励幼儿参与集体韵律活动,音乐扮演活动,让幼儿在体会音乐活动的乐趣的同时,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在音乐歌唱活动《萤火虫》活动中,教师利用两种颜色的图谱绿色萤火虫声部和红色萤火虫分为两种不同声部,并将幼儿进行分组,分别扮演绿色萤火虫和红色萤火虫分声部进行演唱,在二声部歌唱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演唱《萤火虫》并不断学习如何融入合唱当中并使自己的声音能与别组的声音达到和谐。在快乐的二声部演唱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学会调整自我融入集体、认真专注地倾听等良好品质。

3.2 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教师不过于追求音乐表演的效果,更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投入,让幼儿干预并乐于表达表现,愿意在集体面前表演,并认同幼儿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使幼儿逐步建立良好的自尊与自我意识。音乐活动《顽皮的小猫》中,教师鼓励能根据音乐节奏做出小猫爬、吃东西、做游戏的动作,并能在听到猫叫声,走回家,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不同的表达爬、吃、游戏的动作方式,教师对他们的方式表示了惊喜与赞同,幼儿更乐于在活动中进行表现,这样的活动能使幼儿在其中不断建立自尊自信。又如歌唱活动《森林寻宝》中,幼儿在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领头人的游戏,进行领唱的表演。不仅让幼儿更能听清自己的音色和音准,锻炼独唱的胆量和能力。跟唱的幼儿在提高注意倾听的能力以外还能学会尊重别人。

3.3 教师与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并善于根据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立音乐活动表达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共同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主题,培养幼儿广泛的音乐表现兴趣,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例如,教师观察到在音乐区里,孩子们对扇子特别感兴趣,用扇子摆出各种好看的造型。教师进一步思考孩子们如果能合作的话,扇子造型的变化会更多。并决定充分利用幼儿对扇子组合的浓厚兴趣,以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孩子创编舞蹈,给孩子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在与同伴平等、自主、和谐的互动学习交往中增进友谊,增长智慧,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师设计了音乐活动《茉莉花》,通过孩子们互相商量利用扇子创编各种的舞蹈造型,并从组内的合作发展到跨组的合作,提升孩子们的合作和协调能力。《茉莉花》活动便是教师与幼儿在生活中生成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幼儿音乐表现得兴趣,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

3.4 最后也是对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的是教师关注班级边缘儿童与特殊儿童,善于利用音乐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引导,制定有效的音乐治疗策略,逐步改善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分离焦虑是初入小班幼儿的常见问题,对于有严重分离焦虑问题的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尝试采取音乐治疗的方式缓解其状况。教师结合文献和已有实践经验,开展情绪宣泄环节,结合分离焦虑有关的音乐情景故事,让幼儿在音乐情景中感受分离焦虑的情绪,并结合乐器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缓解分离焦虑。这样的音乐治疗的尝试正是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尝试,教师可以尝试在音乐教学中设计音乐治疗活动,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有效引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上应当注重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采取有效策略将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