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宽容、爱心、执着去引领孩子的语文学习

时间:2024-05-09

付秀娟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当前的小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功利色彩依然较浓,相应的教育行为表现出浮躁不安、急功近利、避重就轻、强化应试、淡化素养。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严重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不能只重“授业”,淡漠“传道”,应该传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美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丰富其头脑,崇高其精神。

1.关注孩子的心灵体验

生物的生长是由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和互生支撑的,任何一方的强势,都会导致生态失衡。课堂的生态链是由环境、教师、学生、内容等组成,这种生态链应当是绿色的、和谐的。作为教师,教学中应敬畏每一个具有生命个体的学生,保证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田,才能给学生似水柔情的教育。

从学生的视角,巧妙构筑对话平台。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在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那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本节课运用了对话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最终达成知识的自主建构。课始,教师不着痕迹地卖了一个破绽,引发话题;课中,师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了一场无拘无束的对话。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情感是融洽的,地位是平等的,就好像坐在一张圆桌上,边喝茶边进行谈话,相互尊重,相互着想。好一个绿色和谐的画面,这不正是“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所要求的吗?不正是语文教学既要遵循语文自身的客观规律,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灵世界等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吗?

从语文的视角,有效培养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学生四种能力之一。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老师首先运用“故错法”,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接着采用“生读师记”和“师读生记”的形式,抓住关键句,找出单位“1”的量,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进行说教,而是由学生在“经历”的基础上去领会,去体验。不知是谁说过:当被教育者感觉不到教育者在教育他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追求教育的无痕,正是“浸润”教育的最高境界。

2.用爱去指引孩子成长

课堂,对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思想的高度,决定行为的宽度,我们要有执求卓越态度,不断完善自己,发展学生。

师生之间的协作,彰显教学睿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师生协作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对学生而言,师生协作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师生协作意味着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是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角色将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合作者;对教学而言,师生协作意味着参与,是学生、语文教材、教师之间的真情地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这样在“浸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既提高了学生,也成就了老师。

生生之间的协作,感悟教学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动”的基础上“互动”,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之间的智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纠正。这种教学方法,更能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思维畅通无阻,灵感得以闪现,个性得以发展,创见得以表现,使集体共享个人所得,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印象,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宽容的价值与意义

宽容学生出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因此,出错是难免的,学生也正是在不断尝试错误中发展成长的。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创设民主氛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对待学生错误,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敢于向老师对话。

宽容学生出格。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能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不必强求“千篇一律”。虽然“出格”并非意味着创新,但要创新,首先必须“出格”。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宽容学生差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差异明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而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充分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使其能成为教学的有效着力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理念,出发点是爱学生,归宿地是让学生会学爱,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当营造善良、仁爱的环境,用睿智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水的柔情净化灵魂、健全心智,使课堂充满了敬畏、执著和宽容,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必需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