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组合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4-05-09

范兆意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关帝完全小学 湖北 十堰 442518)

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小学学生来讲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难度,小组合作方式的数学学习,能让学生通过彼此间的思维交流,以他人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并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解答及知识运用能力,落实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为保障小组合作方式发挥出更高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从分组、探讨问题设置及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做起,充分锻炼学生数学能力。

1.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应用意义

小组合作是一类被广泛运用于多个国家内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小学的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其运用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小学学生数学基础、理解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合作学习能实现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为学生提供思考数学、思考问题的充分机会[1];合作学习是小组内学生的思维碰撞、语言交流,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被调动起来,提升知识学习的参与性,并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锻炼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集体意识等多项能力,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及个人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正确率,且创设活跃、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增长。

2.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应用策略

2.1 做好小组分组。小组合作的基础是分组,合理、有效的分组能为小组合作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保障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性格、习惯及优势等综合因素做出一定了解,以优势互补原则进行分组[2]。此外,教师应注重单组内的人数设置,人数较少不利于问题探讨,人数过多会降低学生个体的探究意识,建议单组人数以5个学生数量为参考。例如笔者在分组时,将学生分成以同桌为单位的前后桌共4人的小组,学生的座位距离较近,合作学习的开展较为便捷。在“小数乘整数”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4×0.73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班级内的A小组为例,有学生先提出了应该将4×0.73换成0.73×4的算式以便计算,然后学生从教材的计算方法开始,他们先将0.73的小数点去掉,并按照73×4的算式进行列式计算,得出292的结果后,有学生讲要从后往前数两位小数点,组内学生配合的比较好,大家都纷纷阐述个人的看法。

2.2 做好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的中心,合作学习的质量增长,离不开教师对探究问题的良好设计。在问题设计中,教师应从学生数学能力出发、结合当节教学主题,设计具备一定探究性、趣味性的探究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保障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3]。例如在“小数除以整数”教学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华家到学校有2.4千米,他乘坐公交车的时间是8分钟,求公交车每分钟走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学生进行了小组内的分析,以小组B为例,学生甲先提出求的是千米/分钟,所以数字可以直接进行运算,同学乙又说我们要先算24÷8再添加小数点,组内都在积极讨论,小组合作较为成功。

2.3 做好实践环节。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实践、知识运用,数学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具备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科目,教师应在小组合作式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彼此的力量,进行数学问题的实践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个人能力,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增长。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笔者让小组学生都拿出自己的教具,并为学生提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多少面、边和顶点?”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组内探讨,学生们以一组为单位,大家都在仔细辨认着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并不时在本子上记录自己数出的面和线,有学生没带教具时会有组内学生让他和自己一起看,通过实践,大家对立方体有了更为清晰、准确的认知。

结束语

结合以上,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开展本身具备一定难度,学生的数学能力仍旧较低,综合能力仍需培养,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与同龄人的沟通中逐步成长,教师应灵活运用小组合作的优势,以此降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保障自身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增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