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黄玉飞
(陕西省商南县教学研究室 陕西 商南 726300)
随着统编教材的逐步使用,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断渗入每位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学习新理念,树立新意识,才能积极投身于统编教材教学的实践研究之中,为使用好新教材做出应有的努力。本人在学习、领悟、实践中认为教师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时应树立“五种”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没有把“读书”摆到语文学习的高位,出现学生读书少、不读书的‘语文病’,不同程度影响着语文教发学效果。而统编教材就强调了“读书为本,读书为要”这个核心,所以我们要借助教材系列助教支架,积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充分挥“1+x”拓展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和名著导读。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的基本要求。如我在教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时,就让同学将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和老舍的《我的母亲》等文章拿来进行比较阅读。借助拓展阅读的支架,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
好的教学应该是“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我在备课时既“备教材”更“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实际、知识结构和个体差异,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我就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次是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尝试和锻炼,许多知识和问题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解决的,或者学生通过思考和同伴合作可以解决的,教师应坚决不讲,学生困惑不解的才是我们讲解的着力点。只要以学生为本,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参与,课堂才是高效、有生机的。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对统编教材的使用要树立“创新课堂”的意识,根据学生及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堂,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一是巧用教材,在使用统编教材时就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补充,从而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教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二是活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提供活动材料,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三是深化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那我们就应该研究教材、读懂教材、运用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只有当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课堂才是灵动的,知识才是活的。
统编教材更加注重师生互动交流,互动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互动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互动教学过程将由单向“灌输”转向双向的“对话”和“互动”。要想激活课堂,教师就要编好“剧本”,当好“演员”。教师要从“导演”的视角把文本改变为“剧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场景具体起来,人物鲜活起来。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那么课堂气氛也就活了。
统编教材的使用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基础为先、能力为重”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对文本进行精准把握和精简妙用,即运用筛选提炼、优化整合等策略,对情景、内容、活动、结构、导学等诸方面的精当取舍、精致处理与精巧设计,用“四两拨千斤”方式,使目标简洁明了,情境简括真实,内容简练经济,活动精当适切,结构简化自然,语言简要到位,板书简明精美,使教学变得更为清晰、流畅。
统编教材比以往教材更系统、更具操作性,语文教师只要树立了“五种”意识,领会统编教材编写意图和价值取向,落实教材目标,拓展教学空间,才能把统编教材用好、教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