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李雄敏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第二初级中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山区中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改革的浪潮中进入一个困惑阶段,处于一种半素质半应试的阶段。由于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和人为的因素(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的影响,使得山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且由于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怕学语文,严重的地区出现了较多学生的退学,这个肯定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用了分组教学方法之后课堂变的活跃,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课堂的实效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得到了验证。
要进行分组教学,首先要对你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生的成绩,思想,家庭情况作一个充分的了解。分组主要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好的每组都要分到,搭配相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再加上三到五个中层生,每组大概是六至七个学生,其次是根据学生的住址来分配小组,由于山区学校的教学设备跟不上,七、八年级的学生都不能住校,他们每天都会回家吃饭、睡觉。他们除了在上课期间他们就基本上是在回家路上或者在自己家里。所以在成绩这个主要分组的依据下照顾学生的住址,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路上和家庭更好的进行学习交流。再次,是根据学生的思想来分组,如这个组的成员之间有矛盾或者摩擦之类的现象时切忌不能把他们放在一组,这样不利用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会影响小组成员的感情。只有在分好组的前提下才能顺利的进行分组教学,才有可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分好组之后,每组的成员就形成了一个集体,并希望每组的成员为自己的组起个名字,最能体现本组的特征或者是给组员定一个目标。如我所教的班级当中就出现了“闪电”“卓越”“雷霆”等小组名。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凡是上语文课他们都会在上课之前就自觉的坐在一起,各自为阵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的集体。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更何况他们有六到七个人,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集体的智慧,创造教师所希望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做练习时,一个同学的困难,可以由几个同学在轻松的环境中加以研讨解决,在绝大部分语文成绩基础较差的学生中,教师也可以按组辅导,改变了以往课堂单一个别辅导的做法。为了激励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有时可以按组提问,避免提问个别学生,以免出现没法回答而出现的尴尬场面。也可以表扬一个小组的形式,达到鼓励了一大片的目的。而且在回答问题时我会设置小组回答问题加分,每节课得人最少的小组都会得到相应的锦囊,里面装着这组成员需要去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样,既取得了学生与学生互相督促,组与组之间争抢回答问题的效果,又使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性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生的凝聚力。由此可见,分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智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山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有了集体意识和形成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之后将可以开始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当然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学生能及时回答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心回到课堂上来。刚上课提出的问题要围绕学生来提语文课堂在山区中学的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枯燥乏味,学生听了昏昏欲睡,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的,导致学生厌烦上语文课,但是通过分组教学就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现我结合我上过的《归园田居》来分析分组教学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效率。这篇课文可能谁都很熟悉,在讲课文之前我简单的介绍了古代的文体,接下来我就设计了些问题让各组进行抢答。“(1)作者是谁?(2)有谁能介绍作者给同学们?(3)这首诗的文体是什么?并结合诗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小黑板或者多媒体去展示给学生,当我展示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各小组成员都纷纷举手回答很容易,连平时不听课的待进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们心里就会说:“原来老师提的问题我也能回答。”这个问题把绝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紧接着展示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只要学生听了《桃花源记》的学生并做了笔记的学生都能回答,也有很多的学生举手,因为在讲《桃花源记》的时候我详细的介绍了陶渊明,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并督促学生去做好笔记。问题可以多样化,但要注意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层层剥落,这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和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就更高。最后达到学生和教师想要的结果——学生能学到知识教师能力得到了培养,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于石灰岩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在语文课堂小组教学中收获知识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