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尤晓玲
(福建省永春县达埔中心幼儿园 福建 永春 362600)
家庭教育作为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差异。由于经商、外出务工等所种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有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爱引导,未能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关系到孩子能否适应集体,对其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学校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对培养方式进行创新和调整。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环境作为影响其成长的重要因素,生活环境及受教育环境是否良好,关系到儿童自理意识的形成。不少教育工作者都认同这一点。在面对留守儿童时,教师要观察和留意留守儿童的日常表现及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情感。对于新生来说,学校是一个新的环境,在上学初期可能会出现害怕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会对儿童自理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明确教育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力,基于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优化校园环境建设,给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予以留守儿童科学适应的引导。考虑到儿童的特征,可知儿童一般对形象生动的事物感兴趣,故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直观、形象的元素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环境,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儿童是否具备自理能力,关系到其未来成长。通过分析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可知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对故事、动画等十分感兴趣。为实现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目标,教师可以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改变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方式进行合理改进和优化。第一,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灵活运用示范法,通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示范,能够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为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实现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目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歌谣、顺口溜等,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应内容进行演示,从而加深儿童的印象。通过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和调整,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助于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形成,对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具有积极促进效果,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
通过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形成和自理技能的掌握。在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单纯依靠学校是不行的,家庭教育需要发挥督促作用。由于儿童生性活泼、自我约束里薄弱,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难以陪伴在孩子身边,学校可以对家校合作机制进行创新和调整,灵活利用微信、QQ等社交方式,将孩子在学校内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内的表现,了解学校对孩子的要求。家长也要抽时间和孩子交流,让孩子了解自己无法陪在身边的原因,从而增进理解和沟通。另外,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访或班会,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及方式传递给家长,并通过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全面剖析影响留守儿童自理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引导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及成长规律,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让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自理技能,调动儿童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自理属于自立的前提,有些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监护等有所缺失,自理能力相对薄弱,与正常标准存在一定差距。留守儿童父母由于生活上的压力,需要外出务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的陪伴相对较少,而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在儿童习惯养成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留守儿童感兴趣的形象或事物,设计趣味性主题活动,调动儿童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让儿童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儿童的自理能力。例如,喜羊羊属于孩子感兴趣的卡通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喜羊羊、懒羊羊等卡通形象设计饮食习惯的活动,让孩子选择自己习惯的卡通形象,通过让孩子亲身参与其中,增进儿童对饮食习惯的了解,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
在当前留守儿童数量日愈增多的当下,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到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必要性,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育方式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注重提升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为实现有效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的目标,教师必须予以儿童科学合理的引导,让儿童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从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