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善借本土文化“引擎” 引领乡村振兴

时间:2024-04-24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特色的本土文化大多根植于乡村,诸如习俗、礼仪、建筑等种种散落于乡村角角落落的本土文化,皆是携带乡愁基因的重要载体。振兴乡村文化要注重开启本土文化“引擎”,以发挥乡贤作用、传承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和借助媒体力量等多种方式,引领乡村振兴。

积极发挥乡贤作用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人才支持。2019年2月,由百余位浪川籍在外经商人员和乡贤组成的淳安县浪川乡商会正式成立,旨在搭建一个交流信息、联络乡情、共享资源的平台,让政府和企业家之间形成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共创商机的良好局面。

商会成立一年多来,商会成员积极关心家乡建设,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捐助资金、慷慨解囊。2020年,浪川乡受到了百年一遇的暴雨侵害,商会成员积极筹集善款,专程从杭州等处赶回家乡,为受灾困难户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2020年重阳节慰问活动,商会参与捐赠的会员达到90余人,共捐款55000 余元。

浪川乡党委政府积极与商会成员沟通,19 个行政村分别与商会成员结对,逐渐搭起商会与各村经济发展的新桥梁。商会会长方丽军与峰川村结对后,一直为村里的消薄增收出谋划策。听说村里的面条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农产品,方丽军便立即和村里共同谋划,最终敲定由村集体负责制作面条、他帮助推销的方案。仅仅几个月,方丽军就帮村里卖出了约350 箱面条,营收近两万元。下一步,浪川乡计划对峰川的面条进行包装设计升级,提升品牌附加值,将其打造成馈赠亲友的精美礼品。

乡村振兴要发挥本土籍贯的在外经商、从政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搭建乡贤文化平台,畅通乡贤与乡村信息的互联互通机制。通过成立乡贤联谊会、举办新乡贤论坛等方式,鼓励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加强对新乡贤回归工作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推动以村史、村规民约、乡贤榜等形式记载乡贤公德,不断激发新乡贤服务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推动项目回归、资金回流、信息回传、技术回援、人才回乡的“归雁经济”,促进乡村特色种植业、旅游业等多产业发展。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优秀传统文化是农村长期历史沿革传承下来的深厚底蕴,也是维系乡村情怀和乡愁的纽带。无论是原汁原味的老房子、令人向往的小桥流水等乡村建筑、山水风貌,还是民间民俗工艺品,都凝聚着一方乡土的文化追求,也是有别于城市的显著表现之一,其文化的异质性将是实现乡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淳安睦剧日渐活跃,为了让更多孩子感受淳安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淳安县每年开展“睦剧进校园”活动,将“非遗工作从娃娃抓起”落到了实处。睦剧艺术家们为全县10 所学校数千名师生带去精彩演出,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年轻一代形成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学校通过组织学生睦剧兴趣团,让更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传统睦剧、竹马等,把当地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乡村振兴,就是要传承好、保护好传统文化。鼓励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发挥“传帮带”作用,结合中小学教育、农村文化礼堂培训等方式,以兴趣课题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非遗技艺的目光和关注;培养更多年轻化的传承人,把优秀的传统非遗文化传承下去;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档案室,成立传统文化研究推广会,推进文化礼堂、非遗展陈馆、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展示室的建设;盘活文化存量资源,推动村情民俗展示室成为展示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挖掘农村传统技艺,发展文化产业,既能较好地发挥拥有传统技艺的乡土人才作用,又能为乡村群众带来收益,还能逐步吸引在外人员回乡发展。

近年来,淳安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农村工艺文化创建活动,最大化挖掘乡镇、村本土文化资源。如浪川乡芹川村依托保存较为完善的古民居、祠堂、古桥、古凉亭等古建筑,结合优质的水源、生态、人文等资源,重点发展影视、摄影、写生基地,打造精品民宿,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摄影、写生。

建设“一村一品”,要创建特色文化项目。通过举办农民艺术节、民间技艺大赛、非遗技艺培训班、乡村读书节、乡村农民运动会、乡村大舞台等面向农村地区的大型文化活动,打造一批农村文化品牌。积极建立“千名乡土文化人才库”,鼓励城市文艺院团与农村文艺团队结对子,形成城乡人才联动帮扶机制,推动乡村传统技术和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挖掘竹编、麻绣、雕刻、剪纸等几近失传的传统技艺,打造本土特色的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吸引更多年轻人传承手艺,成为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

借助媒体传播力量

乡村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像是散落在群众之中的珍珠。要把这些珍珠找出来擦亮发光,光靠保护还不行,要善于借助媒体传播力量。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可以下沉到每个人,智能手机、短视频平台、公众号、直播等方式让更多群体看到乡村文化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吸引更多社会人群关注并喜爱乡村技艺和文化,进而自发地发展乡村文化。曾经,浪川乡的锔瓷技艺传承人王昌归充满焦虑,担忧找不到接班人。钱江晚报刊登了他的锔瓷技艺后,王昌归接到不少希望成为他学徒的电话,这表明还是有不少喜爱和需要传统技艺的群体。要精准找到这些传统文化和技艺的现代受众,就要发挥传媒的作用,打造乡村文化的传播力量,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到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传播契机。浪川乡服装店店主平建霞注册了名为“村花小平”的抖音账号,发布日常采桑养蚕、养鸡养鸭、乡村生活场景等短视频,受到较多群众喜爱和关注,粉丝量不断上涨,形成了一定的关注度,成为乡村文化传播的群众力量。可借助妇联、统战、商会等力量,培养乡村直播人才,发掘乡村短视频拍摄爱好者,开展系统化培训,组织乡土短视频、摄影等比赛活动,把乡村文化以更适应当代媒体传播的形式传播出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