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4-05-09

奚红军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或者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导致对数学学习很难产生兴趣,使得数学教学的质量较差。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需要数学教师通过不断提问,不断设疑,引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也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特点和原则

(一)特点

1.与时俱进

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做到与时俱进,这是因为当前社会是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只有坚持运用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才能全面看待学生的心智变化。全新的信息冲击使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学生的智力水平相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需要跟在时代步伐的后边,给创设情境赋予时代气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心理

在教学活动中,构建教师和学生心理互动的过程后,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和教师互相分享彼此的感受,从而形成个性心理过程。小学生正处于重要的生长时期,这个阶段正是开展教育的大好机会,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从以往的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转变,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才能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原则

1.趣味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学习中、从兴趣爱好发展到乐趣再到志趣的过程中,可以从乐趣开始逐渐分化出中心兴趣。因此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在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情况下,使教学情境不仅具有足够的挑战性,也要考虑到知识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满足。

2.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实现对生活中的问题的有效解决。所以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结合实际与理论,这样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数学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对实际生活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状况的了解与关心。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也不清楚,因此很难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情况严重时,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数学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培养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对那些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应该多一些耐心,这样才能提高数学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整个过程中,将问题情境的方式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设计中,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

(二)情境创设运用成效不明显

虽然部分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运用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但收效甚微,并存在很多不恰当及重点不够突出的现象。通常,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能力有限,难以完全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很难对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进行重点把握;其次,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情境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使得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往往导致问题情境创设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修养和专业技能

良好的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基础的要求就是数學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修养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否则创设问题情境就是空谈。而拥有良好的教学修养和较高的专业技能的教师,可以有效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要求,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修养。数学教师通过积极提高自身修养,为数学教学奠定足够的教学基础需求,除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求进行了解,还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反省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提供更加专业的有效性需求。

(二)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三)联系生活环境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这一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一些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得到答案的问题。通过把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避免对学生学习信心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例如,在“加减乘除”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日常在商店中购买物品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并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生对数学中“加减乘除”的深入了解和认知。如1支铅笔2.5元、橡皮擦1.5元、文具盒8元,现在自己的手里有20元,那么要买2只铅笔、1个橡皮擦、1个文具盒,最后会找回多少钱?随后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加减乘除”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得出20-8-1.5-(2×2.5)=5.5(元)。这样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用于情境创设的教学中,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同时能促进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最终促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玩游戏,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数学教学中加入游戏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在娱乐中开展教学工作,还能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这种借助游戏展开的数学教学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放松的氛围,避免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沉闷的氛围。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轻松,才能逐渐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在“多边形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竞赛,然后由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探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不同多边形的特点,当每个小组发现这些不同的多边形的特点后,再分别展开竞争,然后每个小组说出自己的发现。通过游戏竞争的方式,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最终回答问题多的小组,获得比赛的胜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升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学习中,逐渐学会通过分析与思考解决问题,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