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时间:2024-05-09

江丽芬

在现代化教育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日常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程教学而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提升学科知识教学水平的一个手段,也是紧密连接立德树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优化传统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交流与探究中去,活化学科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基于此,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下“读思达”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

“读思达”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途径,在实践教学应用中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阅读、思考、表达三位一体的培养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更强的专注力,也能够针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与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学生将“读”与“思”进行融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学生学习来说,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对数学教学而言,有效的思考也可以间接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发展。“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应用就主张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学习过程,提升主动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在实践练习与应用中达到阅读和思考相互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有助于学生将“思”和“达”进行融合。对数学课程学习而言,有效的思考和分析,是提升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解决相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理解进行主观思考和分析,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梳理解题思路和流程,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只是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缺乏自主思考与实践参与的意识。“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与不足,其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大胆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同时教会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学会思考与分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开展数学阅读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力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很难准确把握题目信息,影响解题思路和方向。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学习过程进行主观思考与表达,循序渐进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数学理解力。例如,在学习“数据处理”这一单元中的“统计图的选择”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数学阅读学习活动,找寻相关的文字信息,完成问答过程。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预留出几分钟的时间浏览统计表、扇形统计图及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学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互相分享交流自己从图表中得到的有用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发言表达的机会,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从图表中所收集到的有用信息。通过阅读教材中关于奥运会奖牌信息的三种统计图,可以看到有些信息是可以直接从图中获取的,如每一届奥运会中所获得金牌的数量、各奖牌所占的比例等;还有的信息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才可以得出的,比如,第二十五届奥运会比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多几枚金牌等。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教学资源,适时向学生提问,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针对性,并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我国所获奖牌的分布情况统计图中,金牌占51%的面积、银牌占21%的面积、铜牌占28%的面积,请说一说这是什么原因。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通过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捕捉图表信息的同时,能够带动学生数学理解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开展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

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而言,在学生拥有了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就能够有序地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多样化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学习行为,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数学探究学习活动,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开始之前,学生已经通过以前的学习,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即通过列竖式进行相应的解答和计算。在探究活动的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围绕列竖式之外的计算方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以145×12为例,在计算结果时,除了列竖式,还能够通过什么方法快速地计算出答案呢?在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學习反馈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引和点拨,帮助学生有效思考。在学生苦思冥想还没有方向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往乘法的分配律上面引导,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可以将算式中的12换成(10+2)进行表达,原来的算式就可以换算为145×(10+2)。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设计,不仅可以顺势引入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也可以立足学生以往学习经验,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充分融合,从而探究出新的解题方式,在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分析中逐步渗透数学问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开展数学交流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在日常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会认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学习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其实不然。有效的数学课堂互动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之上的,在准确掌握了本节课程教学的知识点的同时,融入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和互动,在这种深度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数学交流学习互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及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带领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体验,在多样化思想的碰撞中,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表达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这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在交流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周长是什么?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周长计算方式有什么异同点?在教学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都能够清晰地表达出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而正方形对边平行且四条边都相等的数学知识。在学生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中,探究学习周长计算方式的推理过程。通过这种交流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数学问题的本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准确掌握数学知识的原理与应用技巧,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思考、交流与表达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读思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应用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其教学优势和价值。通过多样化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和交流。在深度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读·思·达’教学实践研究”(编号:FJJKXB20-1245)的研究成果之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