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09

薛林海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努力探究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策略,积极地将问题导向教学法实施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并适时提出相关的问题,逐步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不断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和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的使用技巧,从而在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一、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问题导向教学法,具体是指,教师在备课阶段,能够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前准备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讲解时,通过巧妙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踊跃参与到问题探索中,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问题导向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通过有效分析学情及理解教材内容,努力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断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目的,实现引导学生交流、探究及思考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努力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展开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创设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围绕问题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以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然而,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他们并未认识到问题导向教学法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仍然一味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而缺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策略,使得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并不高,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表明传统的教学策略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深入探究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不仅让学生独立自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探究,还能够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精神,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动态,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不断强化所学的旧知识,有效地巩固新知识,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能够得到不断提升,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使学生能够逐步感受到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乐趣。

三、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研究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可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为学生设计相关的问题,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以充分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不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初中数学教师经过层层递进式的问题设置,不仅使得数学知识难点能够变得更加简单,使学生易于接受,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初中数学课堂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数学思维,以此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以便于学生将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首先通过“同学们,世界上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吗”“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案呢”等问题,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接着给学生设置问题“同学们,如果将你和同桌的数学课本叠放在一起,它们能够重叠吗”“如果将手中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将其裁剪下来,将三角板和三角形叠放在一起,它们能够重叠吗”。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得出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和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通过探究活动深入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二)打造趣味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极为熟悉的场景出发,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以不断增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乐趣,努力构建和谐、欢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水平,努力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充分立足学生的学情,巧妙地设计数学问题,使得初中数学课堂能够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通过问题的设置,不断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以全面打造趣味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全面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制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首先,可以以趣味性的故事,展开课堂教学的内容,“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其他星球的‘人’,我国数学家也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以便于他们识别这种语言,这就是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同学们想要探究这种语言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以趣味故事开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画出一个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的直角三角形ABC,并用刻度尺量出斜边AB的长,接着画出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5和12的直角三角形,用刻度尺测量斜边AB的长,提问学生:通过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可发现怎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与探究,学生不难发现,32+42与52的關系,以及52+122和132的关系。接下来引发学生思考:任意的直角三角形都具备这个性质吗?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鼓励学生以问题作为牵引,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及总结数学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利用问题,强化课堂教学环节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环节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环节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充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利用问题解决相关的数学难题。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所设置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化、简单化、具体化,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全面确保学生能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展开小组的讨论与探究活动“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尝试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征吗”。在学生尝试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以后,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轴对称的具体例子,不断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认知。接着,继续对学生发问:“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形成轴对称,是一样的吗?”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并思考:“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与对称轴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垂直平分线怎样用符号和语言来表示的?”通过连续的问题,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环节,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总结和梳理所学的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努力探究适合学生的提问方式,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热情,有效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