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张家鸿
前不久,著名钢琴家傅聪去世,让人不禁回想起那本与他密切相关的著名的《傅雷家书》。
如果要在书架上寻找几册可以常常重温的书籍,《傅雷家书》必是其中之一。为人父母者读之,可习得长者之风范,学习如何成为子女人生道路上的同行者;为人子女者读之,可找到切近的榜样,取长补短,为自己的成长注入全新的力量。简而言之,《傅雷家书》是一册时时可读、人人应读的好书。
与别的家书相比,《傅雷家书》之最大不同莫过于其中散发出的浓郁的艺术气息。身为艺术评论家、翻译家的傅雷,于家书中所说的每一句话,莫不以自身精深的艺术造诣、高尚的艺术修养为基础。故而,言语虽然温润、随和、亲切,其背后却有一股力量在撑持着,令傅聪心中产生阵阵回响。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痴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是写于1954年11月23日的家书中的一句话,当时虽是傅聪初至海外留学的阶段,然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极高的期许。控制听众感情的同时,还要控制自我的感情,同为控制却要走向一热一冷两个截然相反的维度,是极具难度之事。何為真正的艺术家?此之谓也。
艺术成就傅雷的同时,亦成全了傅聪。父子俩的共同受益,最恒久、最根本之处在于庸常日子得到艺术的熏陶。艺术本就是生活中极细微的一部分,艺术竖起的高墙即便再坚硬再厚实,也不能独自隔绝于生活之外。家书中诸多关于日常生活的建议,既通俗又深刻。这是许多父母亲都会说的大白话、家常话,如此才更让《傅雷家书》不只是艺术爱好者的案头读物,更是被珍藏于千千万万读者的书柜里。
傅雷说:“事前未经考虑,千万不要轻率允诺任何事,不论是约会或茶会,否则很容易会为践诺而苦恼。”父子之间关于生活关于为人的对话,非一方高高在上,一方一味点头称是,而是彼此均站在同样位置上的平等对话。在1962年3月25日的信中,傅雷写道:“读你的信,声音笑貌历历在目;议论口吻所流露的坦率、真诚、热情、爱憎分明,正和你在琴上表现出来的一致。孩子,你说过我们的信对你如一面镜子;其实你的信对我们也是一面镜子,有些地方你我二人太相像了,有些话就像是我自己说的。”
1960年8月29日的信中,朱梅馥说道:“只要真正认识对方,了解对方,就是受些委屈,也是不计较的。归根结底,其实自己也有错误的地方。希望你不要太苛求,看事情不要太认真,平易近人,总是给人一种体贴亲切之感。”身为母亲,她以自己和傅雷婚后多年一向和平相处为例来讲道理,给儿子带来的启迪是深远的。不是凭空讲大道理,而是把自己摆放其中,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实现真正的力透纸背。
如朋友间的平等对话,让父子情、母子情多了一份朋友之义。朋友是肝胆相照、互相成就彼此的。如此,则父子母子之间的沟通,多了一种疏解、缓和甚至流畅如知音般的可能。基于这样的平等、融洽,多年父子成朋友在许多家庭里成为妙不可言的佳话。让后人频频回首的美好家风中,父子情与朋友义的兼而有之是值得回味的一部分。
收入书中的家书从1954年1月18日晚开始,到1966年6月3日结束,前后长达13年。然而,对傅聪来讲,这13年万里之遥的“对话”只是源头。精神润泽一旦开启源头,必将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浩荡长河,它在目光的逡巡中、心跳的加速中,散发出既温煦又热烈的光芒。
(选自《长春日报》,2021年1月14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