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赵玉渊
随着高考的步伐越来越近,很多同学会紧张得睡不着觉,但也会有同学开始“听天由命”。去年高考前,一位家长曾经跟我咨询过,为什么她的孩子越临近高考越没有“考生的模样”。下面是这位考生的具体情况,大家可以来看看:
高三女生小方,学习成绩属于班上中上等,虽然各方面并不冒尖,但学习成绩一直非常稳定。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小方却表现出一种与其他同学不同的状态,虽然也还在努力备考,但在情绪上非常放松。她想着,反正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绩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提高,而且之前摸底考试成绩不错,高考分数估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有时候她自己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一点都不着急呢?明明摸底考试前她还紧张得不得了,可现在却觉得万事尘埃落定,无须过于担心。
可小方的妈妈却觉得眼下的岁月一点都不静好,明明之前摸底考试的时候还挺认真的,别的同学也都在紧张备考,自己的女儿却已经放松下来,这哪是高考前该有的模样?为了“拨乱反正”,她时不时对着小方耳提面命:“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现在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期,你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该紧张的时候就要紧张,不能太放松了,这一放松,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小方觉得妈妈很烦,她极力回避与妈妈的接触,可妈妈却时刻关注着她。小方怒了:“什么叫没有考生该有的样子,考生该有的样子是什么,有规定吗?难道非要我紧张得吃不下睡不着?”母女俩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家庭氛围也一度很差。
不只是小方的妈妈,小方的同学也觉得小方过于放松了。课间的时候,小方想要找同学聊天,却经常被同学以“要抓紧时间背书”为由拒绝。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来分析高考前考生几种常见的心态。在心态上大多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过度紧张,第二种是悲观失落,第三种是过于放松。前两者肯定属于不良心态,那第三种呢?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有的学生把自己看得过于完美化,问他们在复习方面有什么地方存在不足时,他们总觉得没有什么具体的地方还存在不足,可是他们的分数却始终提高不了,这类学生很可能在高考中失利。他们会有这样的认知主要是因为性格方面的缺陷,偶尔获得一次成功便沾沾自喜。特别是最近的一次考试,如果自己的分数还不错,就觉得高考一定会和这次考试一样,甚至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类学生需要知道的是,高考与平时的模拟考试在场景、氛围、试题的侧重点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过于盲目乐观,一旦在考试中出现异常,自己的状态就会受影响,继而陷于被动。每年都会有一些事例证明,平时模考很好,高考却失利的人很多。因此同学们要不时地告诫自己:骄兵必败。
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得对高考满不在乎,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是反向形成的心理在作祟。人有时心中很在意一件事或某个人,却表现得很不在意或者很厌恶,这是由于无意识的冲动在意识层面上向相反方向发展,导致人的外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也称矫枉过正,是心理防御机制之一。表面上的不在乎,其实恰恰说明内心非常在意。
对于这一部分同学,不必过于苛责,只需适当地加以心理疏导,促使他们早日自我察觉,正确面对真实的内心。万不可步步相逼,这样反而会导致他们加强防御,进一步否定现实。
至于小方,她的情况与上述两种现象有些交集,但又不完全重合。她的情况其实从大的方向来看,是正向的。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多年的努力马上就要得到考验,此时紧张、焦虑乃人之常情。不少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各种情绪的干扰,像小方这样正常作息、保持平常心备考,总的来说是一个好现象。针对小方心中的迷惑,本文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要盲目参考别人
这个建议与其说是给小方的,不如说是给小方妈妈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道与心理特征,虽然小方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会如此放松,但实际情况就是她的生活作息一切正常,吃得香睡得足,几乎没有受到高考的影响,能在高考前展现出这种状态,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且她并没有因此耽误学习,学习依然很有积极性,没有任何厌学情绪。所以妈妈在此时不应该指责、唠叨,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任何一个人整天被盯着数落,都不会有好的情绪,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青春期的孩子。
至于妈妈认为小方应该有“考生的模样”,其实这是一个认知误区。考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模板,小方的这种情况也许比较少见,但绝对是正常的,比起那些厌学、失眠、学不进去的症状来说要好一些。所以,小方妈妈的情绪也是需要调整的,父母过于焦虑,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烦恼。
2.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其实,小方本身并没有觉得自己目前的状态有什么不好,也没有觉得自己的“过于乐观”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她之所以产生迷茫,怀疑自己行为的对错,完全是受周围人的影响。因为妈妈的极力否定,加上身边同学的状态,让她无法自行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就像不少同学将课间的10分钟也拿来学习,其实未必是件好事,因为学习是需要劳逸结合的,适度的休息是非常必要的,疲劳作战也许在短期内有成效,但长期如此肯定是有副作用的。不过,有的同学因为考前焦虑,抓紧课间这10分钟学习,反而能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能告诉自己:“看!我是用功了的”。
针对这部分同学,也没有必要在此时强行让他们改变学习方式,因为考前一个月,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稳”字。每个人缓解焦虑的方式都不一样,万不可强行划一。同样的道理,也许小方的“不紧张”,在潜意识里就是一种缓解紧张的方式。总之,人的习惯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考前无须为了从众去强行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
3.将心比心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同学们在课间没有回应小方的聊天邀请,并不是对小方这个人不满意,而是他们的精力都集中在高考上面了。小方无须在意这些,要尊重其他人的备考方式,不去打扰别人。
对自己的妈妈,小方要适当地遵从她的意见,须知家长的压力也非常大,他们也会因为孩子的高考变得焦虑。所以说,家长和孩子是同一条船上的人,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前进。面对妈妈的焦虑,小方应该尝试心平气和地妈妈沟通,说出自己对考前心态的见解,争取妈妈的支持。
4.依然要有忧患意识
小方的行為模式是不是就十全十美了呢?其实不然,考前复习,不进则退。大家都在铆足了劲向前冲,你原地踏步,就容易落后。且高考那两天,可能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你须得万事准备充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就需要我们有谨慎的态度,比方说,对于那些考试中常用的公式、名词解释,要反复背诵,不能因为考过多次就掉以轻心。最重要的是,适度的紧张是有利于大脑吸收知识的,所以小方可以稍微提高一下紧张度,做到“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如果实在做不到,也无须自责,量力而行即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