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六和听涛战鼓不绝

时间:2024-04-24

山名月轮,塔称六和,江风习习,绿荫摇曳,一个特别适宜打坐静悟的殊胜之地,偏是南面山脚下的流经的钱塘江。时有杭州湾大潮来袭,由东逆上,或舒缓,或猛烈,隐隐约约的金戈铁马日夜驰过,震得月轮山枝叶抖颤,战鼓侵入净地,简直叫人抓狂。

六和塔当然纹丝不动。人们常把威武伟岸的六和塔比作将军,以区别于杭城的另两座古塔:如美女的保俶塔、如老衲的雷峰塔,但是听着白天与夜晚各一次的隆隆江潮,塔里安坐的各式菩萨与塔外寺院的各位高僧,口里是否会乱了经文?

六和塔本就是为了镇潮而建的,吴越国王钱弘俶托延寿大师建了这座威风凛凛的高塔,就为禁绝潮患。而自东至西的潮水却不买账,依旧日夜示威,战鼓不歇,口沾莲花的历代师父会不会在六和寺里乱了方寸?

据说,花和尚鲁智深就是在六和塔圆寂的。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是他的师傅智真长老给的偈言,无非他当时参悟不透,尤其是“听潮而圆”,什么意思?一直到坐在六和塔下,聽人说了,才猛然醒悟,叹一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位花和尚圆寂之后,为他点火的大惠禅师也有几句偈言:“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这一有趣的文学传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象征,人们求助神灵以抑制大自然的灾殃,而神灵的精神指向依旧是“随潮归去”,幽了一默。

说实在话,吴越国的几位国君都是笃信佛祖的。西湖多佛寺就与开国的钱镠大有关系。当然,钱镠当时面对“奔驶入城,势莫能御”的潮患,基本方略还是高筑海塘、开建水闸,甚至还留下了“钱王射潮”的威武传说,但到了他的孙子钱弘俶即位之后,终于面对“飓风拔木浪如山”的现实,痛感“人定胜天”不行,还需求神护人,故下诏在钱塘江边的月轮山造塔镇潮。这塔也造得气派,高五十余丈,分为九层,不仅在塔内藏有舍利,塔心室供奉佛像,尤其是塔顶安装了崇佛的长明灯,这就在客观上生了灯塔之效,江面的烁烁有光就使得钱塘江的夜航大有保证,也冲淡了江潮的威胁。从这个角度说,六和塔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镇”了潮。至于取名“六和”,一般的说法是来自佛经上的“六和敬”,即“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那佛经叫“璎珞本业经”,是阐释各种因行的,内容自然深奥得很。

六和塔建成后,据说江潮确是收敛了许多,一种说法是江水的流淌在塔下逐渐成了“之”字形,所以有所和缓,而我的断想则是随着沧桑变幻,陆土东渐,大海越推越远,潮水逆流而上的势头自然就慢慢减弱了,这当然要水利专家来加以证实。

不过,自古至今,潮水还是在的,战鼓一直未能稍息。这一镇压与反镇压的矛盾,其实也是当今世界的客观写照。哪怕六和塔毁于兵火而在南宋复建,塔身改为八面七层;哪怕明万历年间再加以大规模修缮,竟至清光绪年间再度重修,形成“七明六暗”的外观十三层塔身;哪怕民国、新中国期间多次修缮,都没有能彻底“镇潮”。由于潮水的上溯而侵入钱江自来水的取水口,杭州百姓至今仍会在自来水里吃出咸味,虽为偶然,仍不能绝,可见大自然的战鼓还是在响的,有时还很激烈。

我经常走上月轮山,就近欣赏六和塔的壮观与雍容大度,欣赏这位高达六十米的吃素斋念佛经的将军。这位将军稳稳打坐,总是不语。

当我闭起眼睛的时候,风就摇响了挂在塔檐下的风铃,那种穿过绿荫播向八方的叮叮当当的悦耳之声,让我想到了和平,想到了“璎珞本业经”,想到了和平与战争的角力与互动。谁说这位将军没有发声?

不管战鼓是否还在脚下日夜敲响,和平的钟声总是占着上风的,这或许就是“六和听涛”带给我们的思索。

走下山的时候,我心里孕育了一首诗,取名就叫《六和听涛》:

如若听见的是怒吼,是焦躁和不安,一种来自大海的带咸味的反叛,那么,你就是一尊有军衔的老衲。你的袈裟或者盔甲,是血的彩妆;你低眉低眼,不动声色,你只让海风做转经筒,一圈一圈,绕你的八面塔檐。

如若听见的是一种低语,是钱江顺流的呢喃,一种来自春江花月的梦幻,那么,你就是一个参悟的智者。你委托檐下风铃,这灵魂的声响,向八个方向,捎一份平安。

携六重和谐,坐山海之间。什么你都能听见,犹是涛声,或惊雷裂帛,或杀声震天。打坐一千年你都这么稳健,只因杭州是你嘴边的一句经文;或者说,杭州是你脚下精美的竹箧里,整整十万册带黑瓦的书卷。和平不能打翻。

我多么喜欢在涛声里与你交谈,涛声是战争的宣言,唯有你听得出水里有火,火中有盐;听得出淡,听得出咸。

天下总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甚清楚;但你总能用八面风铃,这杭州腔的梵音,每天,将涛声翻译成土地,将土地翻译成长天,将长天翻译成永恒,并且,让永恒收拢翅膀;往往是,收拢成一只鸽子,降于塔尖。

来六和塔,不仅听涛,还听风铃,这灵魂的一问一答,这一江战鼓的梵语方言。

这历史的沉默与叹息,这民族命运的浪舒浪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