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向模军 郑洪凯 邓灵评
摘 要: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简称“诊改”工作。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必须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驱动,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的全面支撑作用,将质量运行管控、质量监测预警、质量体系“诊改”与智慧校园建设有机融合,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展现教学新形态,实现常态化“诊改”,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实时应用。
关键词:智慧校园;诊改;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01-0064-0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基本指导方针。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和愿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得出,未来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以“诊改”为驱动、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校园建设。
一、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挑战
智慧校园建设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高级过程,既是对数字校园建设成果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更是对数字校园建设应用阶段遗留问题全面的梳理和解决。智慧校园是指依托“大云移物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支持,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智慧校园能够全面感知物理环境,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
1.顶层设计与部门协调不足导致应用不畅
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以及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内涵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系统、全局的视野,缺乏从学校整体的通盘规划和设计。做出的顶层规划设计与学校实际需求相分离。
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仅以解决本部门的工作需求为目标,关起门来搞信息化,应用系统彼此独立,跨部门的应用、部门之间的协同未得到良好支撑,重复建设造成严重浪费。
2.建设模式落后导致无法体现信息化价值
信息化的落脚点在于应用,师生体验的满意度是评价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部分系统已建设多年,平台技术架构、资源整合模式已跟不上时代需求,部分系统的服务功能都隐藏在各系统内部,服务呈现方式、服务内容的精细化方面还有待提高,导致系统建成后使用率低、使用效果差、用户满意度差、维护保障差等问题。
3.教學手段单一导致师生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枯燥,与当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格格不入。虽然一些教师也意识到要采取一些创新的教学形式,但目前高职院校缺乏新型教学设施、缺乏创新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同质化严重、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等,都导致信息手段在教学中应用不足,不能够将其得以有效地实施,难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从而阻碍教育教学创新,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4.对历史数据的挖掘不够导致无法指导科学决策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建成了大量业务应用系统。虽然大多系统局限于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等事务性处理,但期间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亟需按主题进行收集、整合、清洗,构建数据仓库系统加以充分利用。将这些数据加以治理、分析、挖掘,辅助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校本数据难以支撑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
职业院校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认识不足,尚未建立起可以对教学进行常态化“诊改”的质量保证体系。由于缺少统一规划与设计,没有信息标准规范,导致各个应用系统数据冗余,致使学校部分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以及共享。由于缺乏数据质量监控手段,已有数据在质与量上无法满足要求,给后期的大数据应用造成障碍,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来源。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难以监测,阻碍学校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
6.重建设轻运营导致高职院校资源浪费
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信息化人才不足的矛盾,缺乏可持续运营、管理、维护的保障机制,甚至出现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的局面。因此,导致信息化硬件利用率不高、软件系统运维不善。资源应用更新不足等现象出现,限制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致学校资源被浪费。
二、以“诊改”为驱动建设智慧校园
“诊改”是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诊断是手段,改进是目的。“诊改”的本质是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诊改”,建立并运行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质量改进螺旋,完成智慧校园建设。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要求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同时强调信息化技术对建立可持续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支撑作用。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必须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驱动。智慧校园平台需要建立一套质量管理系统,能厘清“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与各个信息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建设“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成、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帮助学校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与各个管理系统深度融合,运用各种数据分析进行预警与监控,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图1展示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指导下的“诊改”信息化平台架构。该平台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一环,将有力支撑“诊改”工作顺利开展和推进,实现“诊改”工作自动化和常态化的目标。
三、教育大数据服务“诊改”工作
伴随着互联网的风生水起,信息量暴增的大数据时代应运而来,“大数据”正在对包括教育在内的每个领域产生影响。“诊改”工作的依据是事实和数据,“诊改”必须坚持用数据说话,随着智慧校园的全面快速推进,海量的教育大数据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提供数据基础,为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支撑作用。大数据是实现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各要素全覆盖,提高“诊改”的实时性与真实性,进一步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手段。
教育大数据来源于多种途径,比如学校各业务系统产生的过程数据、上级部门的宏观数据、各种机器的感知数据以及“爬”来的互联网数据等。完成数据采集后,通过数据的积累、清洗、转换、规整、治理等整合归类处理,进入大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教学质量诊断分析模型,进行习惯行为预判、趋势分析和展望。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自我诊断的数据化和对问题的精准定位,实现动态校情分析与智能决策等功能,围绕“诊改”五个层面(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画像,如图2所示。传统技术很难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关联分析和挖掘,因此,需要大数据技术的各种能力。
另一方面要做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发挥其服务诊改的功能。高职人才数据采集平台历经多年的发展,积累数据已达数十亿条,从国家层面对高职院校的诊改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校本数据平台的建设,要与采集平台加强对接,实现数据源唯一。还要根据高职院校诊改的实际需求,结合诊改“质控点”完善采集数据项目,重点工作则要转向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高职院校提供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等。
四、“诊改”视域下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校园建设
某高职院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学校落地生根,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依据《智慧校园总体框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等标准规范,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省优质校建设方案和“双高”申报方案,统筹规划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按照“整体规划、统筹建设、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建设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为驱动的智慧校园平台,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该校的智慧校园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1.基础设施层:布局智慧校园的重要基础设施
智能感知层(物联网层):建设学校统一的物联网,利用RFID、摄像头、智能卡等传感设备和技术,实现对校园内人与物的全面感知,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实现不同环境和设备的互联互通以及数据融合。
网络通信层:建设智慧校园的信息高速公路,利用有线、无线融合的一体化网络,让校内用户“随时、随需”接入网络,校外用户通过VPN访问学校数字资源,更好地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
云平台层:按照全面“云”化原则建设云数据中心,借助存储异构虚拟化技术部署存储阵列,集中承载业务系统数据,实现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分配,保证业务不间断。
2.大数据层:智慧校园的大脑和心脏
“互联网+”时代,数据为王。数据是智慧校园的核心资产。大数据层从数据的抽取采集、集成融合、清洗整合到归档监控,完成数据治理,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学校数据的源头唯一,同时实现业务信息互联互通、数据资产可信可用,为以数据为基础面向用户构建便捷服务提供支持。
3.應用支撑层:体现智慧校园服务能力
基于统一软件技术架构,构建分布式环境下的微服务应用开发平台,为智慧校园的各类应用服务提供驱动和支撑。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应用开发、统一数据服务和统一接口服务等功能模块。实现业务应用的有效集成、无缝对接和定制开发;实现业务创新和加速数字化转型;消除“服务孤岛”,提升服务质量。
4.服务层:体现智慧校园现实化
打破物理校园边界、业务系统边界以及职能部门边界,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构建各类业务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应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支撑“诊改”工作信息化,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5.智慧展现层:智慧校园的展示窗口
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开发技术,实现各种设备的信息来源统一。信息推送及时,打破信息化系统接入和使用的时空局限,让所有人可以便捷、零距离、安全高效地使用系统,实现智慧校园的“4A”应用:任何设备(Any Device)、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任何人(Any One)。
6.统一安全支撑体系
信息安全贯穿智慧校园建设始终,构建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健全运维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智慧校园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是智慧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7.信息标准化体系
信息标准是整个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为实现数据的采集、维护、跟踪、检索、归档、共享、分发、监控与分析全生命周期管理,必须确保数据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
五、结束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诊改”其实就是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应用到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文以“诊改”工作为契机,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的基础上,按照“诊改”工作要求,重新规划设计,加速推进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开放共享,在五个层面进行数据分析,提升学校的办学治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体师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Z].
[2]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通知[Z].
[3]教职成司函[2017]56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 [Z].
[4]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
[5]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 36342-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6]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41-46.
[7]李建国.融入诊改理念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69-72,96.
[8]王志国,李雁行.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12):119-121.
[9]袁洪志.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N].中国教育报,2017-10-31(011).
[10]池云霞,王振杰,张淑艳.诊改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63-66.
[11]李森,邬美林,荣喜丰.职业教育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0):147-151.
[12]单莹,杨圣洪,朱承学.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5):48-51.
(编辑:王晓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