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孙叶娟 胡昉
摘 要:现代诗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教师以驱动任务为核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运用细读、厚读等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品韵、赏词、析句中体会语言之美,在探象、究意、悟情中领略情感之真,在听读、仿讀、赛读中激发浓厚兴趣,在广泛的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如此,用诗情召唤诗心,用活动诱发诗情,诗歌教学就能成为师生共同创造“诗美”的艺术思维活动。
关键词:任务驱动;现代诗歌教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应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形式美、意境美和节奏美,进而不断地去感悟美、创造美。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课的教学,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任务驱动下的现代诗歌教学设计
笔者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主要内容,结合泰戈尔、徐志摩、戴望舒、仓央嘉措、郑愁予等人的诗歌,通过“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并具体设计如下任务。
任务一:利用诗歌鉴赏策略和省编《作业本》学习任务,自主欣赏诗歌。
提示:(1)初读,你会想到哪种颜色或乐曲?(2)再读,结合注释、旁批,圈画诗歌中体现情感的词句,概括感情基调;(3)精读,分析意象,把握意蕴,形成赏析文字并分享。
任务二:用你喜欢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做成音视频。
提示:(1)制作朗诵作品,发布于微信朋友圈;(2)可参考“为你读诗”等范例。
任务三:组织朗诵比赛。
提示:(1)制订诗歌朗诵评价标准;(2)个性化诗歌朗诵展示。
任务四:模仿《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创作手法,以“你是”或“我看”为题,创作诗歌。
提示:(1)选取人、事或物作为诗歌的表现内容;(2)选取意象,运用联想与想象等修辞手法,抒发情感;(3)尝试运用陌生化语言。
任务五:综合运用,阅读《泰戈尔诗选》并制作手抄报。
提示:(1)确定主题,如“童真”等,取一个富有创意的标题;(2)摘录喜欢的小诗,赏析并写下感想;(3)仿照泰戈尔的诗,创作一首小诗;(4)配上与主题相符的插图;(5)展示泰戈尔的简介以及与林徽因交往的故事等。
二、任务驱动下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现代诗歌形象鲜明、语言凝练、情感充沛、想象丰富,非常适合咬文嚼字、品味联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而积累、品析和创作是诗歌学习的必经之路,通过任务驱动学会诗歌创作是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笔者以上述任务为核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运用细读、厚读、美读、广读、创作等方式,让学生真正领略诗歌的魅力。
(一)细读:品韵、赏词、析句,体会语言之美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画面感非常强,意象、情感和语言浑然一体。笔者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其在品味精准词句和独特句式的基础上,结合韵律、修辞等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1.品韵
此诗字数和句式匀整和谐。每节3句,一、三句押韵,一韵到底。如“天”“烟”等押“ɑn”,开口扁平,发音呢喃,委婉缠绵,充满甜蜜温暖,是诗人用细腻的情感演绎出来的清莹婉丽的乐歌。除了韵脚体现节奏感外,行内也很有韵味,如“笑响”“点亮”等押“ɑng”,开口敞亮,是一种新生而阳光的美。这些词有序地散落在“ɑn”韵之间,阳刚与绵柔,响亮与低沉,交互错落,节奏鲜明,流动着轻盈跳跃的气息。
2.赏词
此诗用词富有特色,充盈色彩描写。笔者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旁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说说你的感受”,分析诗人是如何巧妙运用色彩呈现温馨柔媚画面的。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鹅黄”“新绿”“百花”“月圆”等词语与意象,强调色彩对比,浓淡相宜、斑斓繁丰,使得诗画相通。
此外,作者还运用跃动笔法,在动作中展现色彩,诗歌词语间还有顺承关系,词语搭配迥异寻常。学生在分析中获得了异于常态的审美效果。
3.析句
此诗刻意追求句式变化,读来有些阻断,却正是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的效果。
从内容而言,诗人不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却写“我说……”,不写“春风来了,你笑了”,却写风是你“点亮”的。笔者引导学生联想点灯点烛,能给人带来光明、温暖、希望,那么风呢,怎会给人这般感受?诗人不写“轻灵交舞着、变化着”,却写“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不写“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却写“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倒装句式的作用,学生得出如下结论。
这强调了春天的色彩,个性化语序增强了新颖感,显现了诗人的新奇感。林徽因用五彩笔描绘了一幅四月天的春景,有云烟星子细雨、百花娉婷鲜妍、水光浮动白莲、燕子梁间呢喃等,无瑕而又透明,既充满着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谐,也洋溢着浪漫主义的热情、明朗,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个人的生命体验。
(二)厚读:探象、究意、悟情,领略情感之真
诗人钱涛说:“教学任何一首诗,都不能缺少对意念、意象和意境的研究”“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一首诗”。这些话深刻阐述了诗歌的内涵,由此可知,“把握意象”是诗歌教学的基础与重点。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意象,想象画面,感知意境,体味主旨,充分体验诗人的情感。
1.探象
“象”是客观存在之物,如自然风光、花鸟鱼虫等;“意”是物象在诗人心中引发的思想感情。诗歌“意象”是渗透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笔者给出示范后,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此诗中的意象。
“四月天”是总意象,代表爱、温暖和希望;分意象则有第1节的“春风”“春光”,第2节的“云烟”“春风”“星子”“细雨”,第3节的“百花”“月圆”,第4节的“绿芽”“白莲”,第5节的“呢喃的燕”等。
2.究意
诗歌是靠意境取胜的,“意”是情意、意绪,“境”是境界、境况,二者融合可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其如同身临其境。意象是组成诗歌情境的个体,意境则是若干意象共同组成的情境和氛围。诗人把四月天最具代表性的“春风”“百花”“呢喃的燕”等意象组合,选取灵性、梦幻、温暖的词语“娉婷”“鲜妍”“柔嫩”等构成充满生机、活力的春天美景,呈现色彩斑斓的柔美,形成浪漫唯美的意境,最后发出“是爱,是暖,是希望”的生命感悟。笔者让学生选取喜欢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一幅幅浪漫、动人的画面描述出来,以真切触摸诗人跃动的脉搏,感受诗人温暖的情怀,进入意境美妙的审美享受里,获得强烈的艺术体验。
3.悟情
诗歌是对人、物、景的刻画,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教师不能限于还原性阅读,要联系课内外进行创造性阅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杂志。有人认为是为了悼念徐志摩,表达深切的怀念;有人认为是为了梁从诫,表达对儿子出生的喜悦期望。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谈谈各自的观点。
赞同为儿子所作的学生如此分析。
“新鲜/ 初放芽的绿”暗示“你”是新生命;“梁间燕”让人想起衔泥垒窝、哺育幼雛;“四月天”蕴含创造新生命、哺育新生命,流露出喜悦、温馨与甜蜜;春风和煦、圆月白莲、轻风细雨,洋溢着春天的浪漫和生机,体现内心的欢欣与甜蜜;诗中的意象、意境,与初为人母的情感融为一体,“一句爱的赞颂”自然是给母亲带来温暖、希望的孩子。
认为是怀念挚友而作的学生这般解读。
“你是夜夜的月圆”,让人联想起《水调歌头》,“月圆”不就是思念么?“夜夜”是永远的、一辈子的——你就是我永远的思念;“百花的冠冕你戴着”,诗人激动地说“你是/天真”,天真而又认真的你哟,是我永远的思念,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是写给离世的徐志摩的。
如此,笔者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将思维引向深入,以真正领略诗人的真情实感。
(三)美读:听读、仿读、赛读,激发浓厚兴趣
苏东坡云:“三分诗,七分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为我国现代白话诗歌初期的典范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传统诗歌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是一首值得不断吟诵、能不断生长新意的天籁之作。
1.听读、仿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展现读者对诗人情感的贴切把握。笔者推荐“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公众号等,让学生听读,欣赏大咖的录音,在把握诗歌朗诵的情感、语气等之后,用软件或K歌平台进行仿读,并发到微信群,供师生欣赏点评。
2.赛读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笔者让学生在掌握朗诵技巧(如重音、停连)的基础上,做好朗诵设计,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如单人朗诵、小组朗诵、配乐配舞等。最后,笔者再结合情感、节奏、配乐等对学生的朗诵进行评奖。
(四)广读:群诗联读、名家拓展、提升素养
统编教材建构“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的阅读体系,核心就是让学生学会读书。自读课作为一种重要课型,是落实“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关键。而自读课文中的现代诗歌教学,尤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鉴赏、拓展,在活动中培养审美情感,陶冶高尚情操。
1.群诗联读
诗歌教学可尝试“诗歌联读”,精选主题相同,内容、角度相异的诗歌构成群诗教学,增加深度与广度,拓宽视野,丰厚心灵,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无穷魅力。如笔者让学生运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所学知识,联系学习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戴望舒的《雨巷》等诗歌,揣摩诗中意象,把握诗歌意蕴。学生得出如下结论。
《雪花的快乐》中的雪花意象,给人一种纯洁、飘逸、自由的印象。诗人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与雪花融为一体,虚实相生,创造出了优美的意境,展示了灵动飘逸的创作风格。《雨巷》借雨巷、油纸伞、篱墙、丁香、我、姑娘,创设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意境。黑暗而沉闷的社会被比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诗人就在这雨巷中孤独彷徨,并在孤寂中怀着美好希望,“丁香一样”的姑娘就象征着这种美好的理想。
2.名家拓展
现代诗歌蕴含着人类深邃的哲思和绵绵不绝的文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名人名作,如泰戈尔的《飞鸟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或推荐优秀诗歌视频,如《血色天梯》等;或推荐与诗歌相关的歌曲,如罗大佑的《错误》改编于郑愁予同名诗歌等。这会让看似枯燥无味的诗歌教学变得趣味横生,让人流连忘返。
(五)创作:灵感、寻象、修文,创作新诗
诗歌不仅是诗人的,也是读者的。学习诗歌,也应该参与诗歌的重构与创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向报刊投稿,或晒朋友圈;给诗配图,以典雅字体抄诗于彩笺,把诗歌设计成不同的“艺术造型”;组成诗歌社团,创立微信公众号,展示鉴赏心得或佳作;运用荔枝电台等小程序,做诗歌主播等。如此,诗歌学习就成为分享、交流与探究,就可以展示出一个有欢笑、有情趣、有新意的语文课堂。
赛琪·科恩说:“诗人就是平常人,只不过他们会花时间去消化吸收真实的日常生活并把它们转化成诗。”诗歌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借鉴诗歌的语句形式或写作方法,思考诗意表达、情感流露、社会价值需要等,进行诗歌创作。
1.灵感
诗歌创作涉及如何将直觉、灵感、内心感受、联想想象等,以诗歌形式表现出来等问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先不必急着筛选,不必担心质量,只管把内心的感受或脑海中浮现的内容都记录下来。然后回读所写词句,筛选有价值的内容,并顺着这些词句继续补充。如此,学生就能天马行空地展开想象,呈现鲜活、灵动的作品。
2.寻象
选择的意象要符合情境,能为营造意境服务,要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不同诗人或诗歌,寄寓在意象上的主观情思往往相同,因此,意象的选择也要注重创新、强调个性。学生虽创新能力不强,但也能运用一些常用意象。如“自此,猫在他侧脸的余温/便成了他心中的一点朱砂”,“朱砂”这一意象就指代无法忘怀的爱情。此外,在学生的诗歌中,“花”“海”“船”“烟火”“露珠”等意象上镜率较高,也正吻合了这样年龄的孩子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期盼。
3.修文
现代诗歌语言的显著特点就是陌生化,强调内容与形式上违反常情、常理、常事,又在艺术上超越常境。如:不合常规的词语搭配“笑响”点亮“四面风”;陌生化的词语搭配和错行运用“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量词的混搭“一树”修饰“花开”;倒置句序运用“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名词并置“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主谓反常搭配“鹅毛般的(雪花)轻轻(飞舞)”;动宾反常搭配“你可以向梦想的银行透支快乐”;词语交互错位“云飘在水上/帆飞在天上”等。
通过示例,学生创作出了有趣的诗句,如:“她看见落叶吹动着风/黄昏映照着海水/笔记本写着她/他在想着她”,运用词语交互错位;“你背着一箧露珠/反射太阳的光辉/让黑夜绚烂的,是你/温柔眼光绽放的烟火/我拨开云雾看星星,你是/摇曳在我心头的银河”,运用错行和变换句式等。如此,捕捉灵感,寻找意象,修文饰词,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
现代诗歌教学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整合各种“诗性文本”,巧设“细读、厚读、美读、广读、创作”相融的语文学习活动,用诗情召唤诗心,用活动诱发诗情,让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诗人的心灵交融,让诗歌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创造“诗美”的艺术思维活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