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诺兰模型的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时间:2024-05-09

郑 凯 聂瑞华

摘要:本文引入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诺兰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指导分析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轨迹和现状,同时给出高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 诺兰模型 发展轨迹 现状分析 趋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1-0013-03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从1993年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开始,已经历了超过15年的坎坷发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的重要前沿阵地,各高校已陆续建成高速校园网。以校园网为枢纽,各类信息系统作为传统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有效辅助手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蒋东兴等认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经历了系统集成和应用集成两个阶段。客观地说,本世纪的头几年,是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时期。”[1]现阶段在国内各高校蓬勃开展的数字校园建设,其目标是实现高校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应用整合,构建基于统一标准、各类信息充分共享和流通的高校统一数字平台。

统观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过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技术架构、开发技术或者信息集成手段上,忽略了用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模型这个高度指导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本文引入著名的诺兰模型,用诺兰模型来分析高校信息化发展各阶段的轨迹和现状,并根据模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诺兰模型的引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查理·诺兰(Richard L Nolan)提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发展的客观道路及规律,即“诺兰模型”。诺兰认为,信息化发展必须经过初始、推广、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如图1所示,各个阶段之间互相联系,以实际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逐步推动信息化不断向更高阶段深入,阶段之间不能隔断或超越。

诺兰模型对信息化发展六个阶段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如表1所示,这些描述将使高校信息化建设者根据各阶段的特征明确学校当前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从而在诺兰模型的指导下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

米歇(Mische)对诺兰模型提出了补充意见,他认为在诺兰模型中,作为前后两个阶段的集成阶段与数据管理阶段其实是不可分割的,集成阶段的实质和主要特征恰恰就是以数据集成为核心的数据管理。米歇模型认为信息化的一般路径是由起步、增长、成熟和更新四个阶段所构成。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诺兰模型阶段性分析

诺兰模型从整体的角度提炼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律。虽然不同组织进入各阶段的时间有先后,经历的周期有长短,但在一般情况下区域和组织的信息化发展历程是契合的,没有跨越诺兰模型阶段发展的模式出现。高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在学校范围内,通过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提高各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各项工作的效率,它符合诺兰模型的一般发展规律,亦可参考模型进行阶段性分析(如表2所示)。

1.初始阶段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其主要特征是引入小型计算机,并在局部范围内实现有限的网络联接,主要应用集中于党政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科研文件的传输及共享和简单的数据处理工作。

2.推广阶段

1993年CERNET开始建设,国内各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和CERNET网络接入工作随之展开,网络基础服务体系形成,信息化硬件投入开始膨胀。各高校均开始网站建设。根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从1995年底开放教科网域名(后缀为edu.cn)申请以来,截至2001年9月,有近1300所高校申请了教科网域名,并申请了15000个教科网IP地址。[2]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单机版和基于C/S架构的信息系统数量急剧增加,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战,逐渐浮现重复建设、数据冗余及事物不一致的情况。

3.控制阶段

从21世纪初开始,随着高校各类信息系统的不断丰富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的需求开始出现。通过建设经验的积累,各高校认识到重硬件、轻应用的弊端,逐渐从整体上去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建立校园网,其中拥有1000M主干带宽的高校已占调查总数的64.9%,2005年一些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院校率先升级到万兆校园网。[3]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高校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信息资源及应用软件的重要性,“重硬轻软”的现象会逐渐转变,高校在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等建设方面的投资将逐步提高。截至2003年底,教育部67所试点普通高校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电大系统投入40多亿元,建立136个网络教学平台,开发近万个多媒体课件。[4] 该阶段后期,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相继推出,2005年前后,国内重点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具备向集成阶段过渡的条件。

4.集成阶段

该阶段前期,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数据分散、数据源不唯一、核心系统难以对接、关键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在各高校蓬勃展开,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以整体规划为基础,综合信息标准、采用开放式技术架构构建关联整合的信息系统群和全校统一的信息集成的支撑平台,为更多类型的用户提供统一展现的个性化服务。

5.数据管理阶段

随着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集成程度的提高,通过数据中心、数据交换技术和工作流/数据流定制技术,高校内数据开始实现按需流动和共享,数据管理机制逐渐成熟,数据类型和内容不断丰富,信息数据成为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资源。

三、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大部分重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进入诺兰模型集成和数据管理阶段,中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控制阶段。通过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诺兰模型的阶段性分析,说明现阶段以信息资源整合、数据的流通与管理为主要特点的数字校园建设成为目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必经之路。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目前一些高校的实施经验来看,基本上都经过了3年~5年的建设周期,其间的整体规划、工程管理、实施推进等工作,牵涉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投入,无论对哪个高校而言,数字校园都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信息工程。

四、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

1.基础网络设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

为使中国在网络信息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3年,由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八个部门联合发起,并经国务院批准,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这个国家级的战略项目。[5]在此项目的支撑下,全国有100所重点高校和部分国家重点中学率先完成了“CNGI高校驻地网建设”,2009年启动了“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建设”。预计到2010年底,参加项目建设的重点高校将实现校园网升级到下一代互联网,建立安全、可控、可管和可运营的下一代校园网试商用环境,实现校园网用户的IPv6普遍访问和校园网信息资源的IPv6普遍服务,为高校信息化发展打造更加优越的基础网络平台。

2.信息系统的流程整合和流程再造

流程整合是信息整合的高级阶段,它利用工作流、消息、协同等技术,实现全局范围内跨系统的服务调用、服务编排和界面的整合,使得不同类型的用户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教学、科研和办公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对事物的协同处理。由于传统的信息系统设计往往只考虑局部效益,整合后的流程必然存在流程繁琐、成本高昂、时效性差等缺点,这就需要进行流程再造和重组工作。通过流程再造,协调和梳理高校各项工作的流程,将从本质上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高校在当前信息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历史潮流中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3.评价与辅助决策体系的建立

评价与辅助决策为学科建设、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等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的支持,促进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学管理总体政策的制定提供充分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重点包括网络评价支撑平台和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以校园网络为基础适应多种评价体系的网络评价支撑平台,面向教师和学生提供灵活、个性化的评价模式,同时与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管理系统紧密集成,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学校完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建立以现代教学支撑平台中所整合的信息资源为基础的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对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从不同层面进行挖掘,包括信息的整理、统计、分析、归类等,辅助和支持学校和部门(院系)各级领导的决策活动,并面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分类的、个性化的数据服务。

五、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分析高校信息化进程,指导当前的建设工作,并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引入经典的信息化一般规律——诺兰模型,分析与证明了高校信息化发展各阶段与该模型描述的规律相符,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蒋东兴,许庆红,刘启新,陈怀楚.信息集成阶段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22):18-19.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信息中心. CERNET导报,2001(3).

[3]焦科.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EB/OL]]. 2006. http://www.edu.cn/survey_1666/20060323/t20060323_129561.shtml.

[4]吴启迪.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展望[J].上海信息化,2006(5):10-14.

[5]邬贺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回顾与展望[J].科学时报,2008-12-4 A4 工程科技.

(编辑:于黎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