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层次分析的高校二级网站评价体系

时间:2024-05-09

摘 要:本文从信息站点评审的目的出发,建立了高校信息站点评价的基本要素。借助于AHP的层次分析过程,将信息站点的评价进行量化,以减少主观性的影响程度。并根据评审的样表,给出了软件实现的主要代码。

关键词:AHP;层次分析;网站评审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78-03

一、引言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的各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站点,方便日常的教学、管理与交流等多方面工作。[1]由于站点的建立从技术到内容参差不齐,有必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以促进信息化服务的规范化与高效化。由于站点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本文借助于一种层次分析的方式将这种主观性与一些具体的准则相结合,形成一种可以量化的评审。[2][3]

本文先介绍高校站点评价的指标结构,然后介绍其中一块为例介绍的层次分析过程,最后将各计算结果加以综合,形成结论。[4]

二、评价要素

根据学校单位的工作性质,将评价分为三层,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目标为最终结论,为站点质量,标记为A。准则层分别从用户的体验、信息的质量、建设的质量以及管理的角度分为形式、内容、安全性能、人员。分别标记为B、C、D、E。在指标层上,其中B方面从美观性、Web的用户访问设计、信息的有效性访问和其他等方面将指标分为B1首页的界面美观性、B2布局与访问框架、B3链接的有效性、B4其他。C从内容要素的角度将指标分为:C1内容的栏目布置,主要是指栏目的布置是否符合单位的情况,或者具有某些特色的栏目方便教学工作;C2信息要素规范,主要是指信息要素是否规范,如信息发布时间,发布人等,所处的目录等;C3信息的及时性,主要是指信息是否及时服务师生,避免信息严重滞后,会导致站点的意义下降;C4信息质量,主要是指信息的质量是否是围绕教学、工作等开展。D从安全可用性的角度,将指标分为:D1网络安全主要指如防火墙等是否设置妥当等;D2数据安全,主要指备份情况等;D3可用性,主要指端口守护、双机双备、监测等有效的服务措施;D4访问速度,主要指速度的情况;D5其他,指其他的一些防护措施或者提高系统质量的措施。E从人员的角度,将指标分为:E1系统维护,指系统的定期维护工作;E2文档维护,指系统的初始化文档与过程维护文档;E3其他,指其他的系统管理工作。

三、评价流程

1.评价的基本流程

参考层次分析过程,评价的基本过程如下:

(1)确定目标,本文的目标是判定站点的质量。

(2)分解准则,本文将准则分为四类:形式、内容、安全等、人员。

(3)分解因素,根据高校具体的需要分为多个指标。

(4)判断权重,通过二二比较矩阵算出各个要素层包括准则层的权重。

(5)检测一致,对权重的合理性做一定的检测。

(6)专家判断,如果权重合理性通过,专家通过评审,给出相应的要素值。

(7)判断总权重,并计算综合值,形成结论。

2.权重判断

其中处理的重点为判断权重和其一致性的检测。这里以E人员为例,给出具体的权重计算过程。

(1)构建比较矩阵

首先,根据相对于上层目标的重要性的比较,构建比较矩阵。

故站点2的质量要优于站点1。

五、小结

本文通过比较矩阵代替了传统的专家通过经验给出的权重,减小了主观影响大的弊端。通过该方法进行评审,对保障公平、公正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在使用该方法时注意要素不要分解过多,同时判断依据的各指标要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朱超.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高校分布式云计算数据中心[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33(4):100-102.

[2]Fengwei Li,Kok Kwang Phoon,Xiuli Du,Mingju Zhang. Improved AHP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isk Identification,2013,139(3).

[3]陈翔.基于Petri网及矩母函数的计划评审技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0, 30(9):1121-1125.

[4]殷乐,刘宝宏.基于群决策的指标体系结构建立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3,39(3):51-55.

(编辑:杨馥红)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