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作文教学“提质增效”方法刍议

时间:2024-05-09

马修杰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长久以来,它却一直被高中语文教师视为畏途,认为是费力而少见成效的工作。如何改变作文疲软的现状?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高中作文教学要“提质增效”,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以下七个方面大胆尝试。

一、教师“下水”,示范引领

在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只是将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就让学生写作,所谓的讲评作文也只是读几篇范文就了事。平时,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这是不争的事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要让学生去实践,教师首先要实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

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爱作文、会作文、善于作文的楷模,并真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写作欲望,布置学生作文时,但愿语文教师能一改过去,大胆尝试,和学生同时同地同题作文,相信这对有效指导学生习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设定目标,循序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喜欢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技巧,特别是对中等生,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再说,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它涉及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多个能力目标的训练。所以,学生纵然有了写作的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犹如渡水缺舟。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写作技巧的专门训练。

写作技巧训练可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项训练,像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如何描写人物等等;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要有计划地训练,应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订好每学年每学期甚至每次写作的训练计划。练前要有明确的目标,练中要有恰当的引导,练后要有合理的评价。每次写作训练,特别要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进步,“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

为了便于日常操作和训练,笔者建议语文教师不妨从写作序列和训练目标两方面规划写作教学,具体内容参见附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次训练目标不要贪多,应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原则循序渐进。另外,写作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若有不适当的地方,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三、激发兴趣,观察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是写作的动力。”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理解生活,寻找开发不尽的资源宝库。同时,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及特点,来做恰当的命题,并加以启发诱导,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

例如,新学期伊始,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来说,他们接触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语文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认识“新”的涵义,让学生或以口头谈话的形式,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以“新”为话题作文,教师进而指出:生活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只要用心去体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新”,处处有“新”。透过“新”的表面,挖掘其实质,学生就能写出立意别致而深刻的文章。

再如,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朱自清字佩弦,钱钟书字默存……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显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形象。你想试着给自己起一个字吗?围绕你的名,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然后确定最能表现你个性和精神追求的一个,并叙述选择过程和原因。

又如,学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后,可让学生选择一种生活中比较了解的电器,查找资料,运用学过的知识,介绍它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言可写。

生活是写作之本,学生唯有打开生活之源泉,写作之活水才能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当观察和感受生活已经不知不觉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的时候,何愁没有内容可写?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阅读教学最忌步入“只读不写”的误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可见,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因此,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要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布局谋篇技法等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

其实,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美文章,从语言表达到章法技巧都是写作的典范。学生可通过对妙词佳句的咀嚼、华彩乐章的领悟、技巧方法的揣摩、人物形象的品味,或师其意,或袭其神,或沿其形。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作文把“他山之石”信手拈来,就可以让作文增色。

读写结合,贵在把握适当时机进行课堂“小练笔”,写“阅读作文”。可以是简单的遣词造句,可以是在课文情节空白处进行联想练习,也可以是模仿课文某一片段写一段话。

例如,学了《最后的常春藤叶》后,根据文章的有关内容,让学生想像并描写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时的场景。这个“小练笔”目的在于,联系本篇课文,学习作者欧·亨利的表达方法。

再如,老舍在《想北平》中对北京的一些风俗、物产作了描写,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这是许多以思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如叶圣陶的《藕与莼菜》、孙犁的《乡里旧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等。学生可以在课后阅读这些作品,加深对这种手法的了解,同时想想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风俗和特产。对这些风俗和特产,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请说出或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类似这样的“阅读作文”,语文教师若指导得当,天长日久,不仅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也能解决“无米之炊”的困境,真可谓一石两鸟、一举两得。

五、发动学生,精批精改

好文章一般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语文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搞“大包干”,要在示范性批改的基础上,放手发动学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让学生在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中察己不足,识人之玉,取长补短,携手并进。

为了方便学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特别是针对起始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最好事先明确作文评改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并让学生烂熟于心。作文评改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有几个。4、病句有几处。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6、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9、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章体裁,是否符合写作指导要求。10、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以上十条,每次尽量要有所侧重,突出其中的几个方面,循环往复,循序渐进。

六、综合讲评,升格再写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文讲评,它既是对前次作文的总结评价,又是对下次升格再写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容忽视。讲评时,语文教师应尽量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写作不足之处。因为学生毕竟是羽翼未丰的孩子。在写作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也许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语文教师都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兴趣。否则,语文教师若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作文讲评时,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好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愿朗读自己的作文,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积累语言,总结经验。

综合讲评,最终是为学生升格再写提供借鉴和帮助。经过升格再写,学生习作肯定会有一个华丽的转身,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七、鼓励投稿,增强信心

每次写作训练,经过写前指导、精批精改、综合点评、升格再写之后,肯定会诞生许多上乘之作。这时,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去参加作文竞赛,或向报刊投稿。学生习作一旦获奖或见诸报端,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还要以此为契机,趁热打铁,在班上进一步宣传鼓动,这会使班上更多学生心生羡慕并跃跃欲试。

除却参加竞赛和投稿,为真正实现每次作文训练效益最大化,切实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学习,笔者建议语文教师要定期将学生习作编辑装订成册(写作时尽量使用统一的活页式方格纸),编辑装订成册的作文集,要精心设计最佳版面、最佳文题、最佳选择、最佳结构、最佳语言等内容,制作好封面,并清楚填写每次作文的详细情况,以具体到某某学生为佳。这种“草根式”的作文集,不仅让学生耳目为之一新,而且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成就感。

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使他们克服了自卑,树立了自信,在多写多改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别有洞天,经实践尝试上述七种方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不仅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以生为本的理念,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仅能增强写作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而且能从中磨砺自我、享受写作乐趣。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长久以来,它却一直被高中语文教师视为畏途,认为是费力而少见成效的工作。如何改变作文疲软的现状?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高中作文教学要“提质增效”,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以下七个方面大胆尝试。

一、教师“下水”,示范引领

在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只是将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就让学生写作,所谓的讲评作文也只是读几篇范文就了事。平时,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这是不争的事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要让学生去实践,教师首先要实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

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爱作文、会作文、善于作文的楷模,并真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写作欲望,布置学生作文时,但愿语文教师能一改过去,大胆尝试,和学生同时同地同题作文,相信这对有效指导学生习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设定目标,循序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喜欢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技巧,特别是对中等生,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再说,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它涉及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多个能力目标的训练。所以,学生纵然有了写作的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犹如渡水缺舟。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写作技巧的专门训练。

写作技巧训练可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项训练,像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如何描写人物等等;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要有计划地训练,应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订好每学年每学期甚至每次写作的训练计划。练前要有明确的目标,练中要有恰当的引导,练后要有合理的评价。每次写作训练,特别要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进步,“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

为了便于日常操作和训练,笔者建议语文教师不妨从写作序列和训练目标两方面规划写作教学,具体内容参见附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次训练目标不要贪多,应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原则循序渐进。另外,写作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若有不适当的地方,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三、激发兴趣,观察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是写作的动力。”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理解生活,寻找开发不尽的资源宝库。同时,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及特点,来做恰当的命题,并加以启发诱导,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

例如,新学期伊始,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来说,他们接触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语文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认识“新”的涵义,让学生或以口头谈话的形式,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以“新”为话题作文,教师进而指出:生活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只要用心去体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新”,处处有“新”。透过“新”的表面,挖掘其实质,学生就能写出立意别致而深刻的文章。

再如,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朱自清字佩弦,钱钟书字默存……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显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形象。你想试着给自己起一个字吗?围绕你的名,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然后确定最能表现你个性和精神追求的一个,并叙述选择过程和原因。

又如,学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后,可让学生选择一种生活中比较了解的电器,查找资料,运用学过的知识,介绍它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言可写。

生活是写作之本,学生唯有打开生活之源泉,写作之活水才能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当观察和感受生活已经不知不觉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的时候,何愁没有内容可写?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阅读教学最忌步入“只读不写”的误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可见,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因此,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要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布局谋篇技法等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

其实,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美文章,从语言表达到章法技巧都是写作的典范。学生可通过对妙词佳句的咀嚼、华彩乐章的领悟、技巧方法的揣摩、人物形象的品味,或师其意,或袭其神,或沿其形。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作文把“他山之石”信手拈来,就可以让作文增色。

读写结合,贵在把握适当时机进行课堂“小练笔”,写“阅读作文”。可以是简单的遣词造句,可以是在课文情节空白处进行联想练习,也可以是模仿课文某一片段写一段话。

例如,学了《最后的常春藤叶》后,根据文章的有关内容,让学生想像并描写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时的场景。这个“小练笔”目的在于,联系本篇课文,学习作者欧·亨利的表达方法。

再如,老舍在《想北平》中对北京的一些风俗、物产作了描写,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这是许多以思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如叶圣陶的《藕与莼菜》、孙犁的《乡里旧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等。学生可以在课后阅读这些作品,加深对这种手法的了解,同时想想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风俗和特产。对这些风俗和特产,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请说出或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类似这样的“阅读作文”,语文教师若指导得当,天长日久,不仅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也能解决“无米之炊”的困境,真可谓一石两鸟、一举两得。

五、发动学生,精批精改

好文章一般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语文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搞“大包干”,要在示范性批改的基础上,放手发动学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让学生在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中察己不足,识人之玉,取长补短,携手并进。

为了方便学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特别是针对起始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最好事先明确作文评改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并让学生烂熟于心。作文评改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有几个。4、病句有几处。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6、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9、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章体裁,是否符合写作指导要求。10、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以上十条,每次尽量要有所侧重,突出其中的几个方面,循环往复,循序渐进。

六、综合讲评,升格再写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文讲评,它既是对前次作文的总结评价,又是对下次升格再写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容忽视。讲评时,语文教师应尽量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写作不足之处。因为学生毕竟是羽翼未丰的孩子。在写作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也许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语文教师都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兴趣。否则,语文教师若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作文讲评时,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好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愿朗读自己的作文,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积累语言,总结经验。

综合讲评,最终是为学生升格再写提供借鉴和帮助。经过升格再写,学生习作肯定会有一个华丽的转身,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七、鼓励投稿,增强信心

每次写作训练,经过写前指导、精批精改、综合点评、升格再写之后,肯定会诞生许多上乘之作。这时,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去参加作文竞赛,或向报刊投稿。学生习作一旦获奖或见诸报端,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还要以此为契机,趁热打铁,在班上进一步宣传鼓动,这会使班上更多学生心生羡慕并跃跃欲试。

除却参加竞赛和投稿,为真正实现每次作文训练效益最大化,切实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学习,笔者建议语文教师要定期将学生习作编辑装订成册(写作时尽量使用统一的活页式方格纸),编辑装订成册的作文集,要精心设计最佳版面、最佳文题、最佳选择、最佳结构、最佳语言等内容,制作好封面,并清楚填写每次作文的详细情况,以具体到某某学生为佳。这种“草根式”的作文集,不仅让学生耳目为之一新,而且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成就感。

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使他们克服了自卑,树立了自信,在多写多改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别有洞天,经实践尝试上述七种方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不仅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以生为本的理念,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仅能增强写作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而且能从中磨砺自我、享受写作乐趣。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长久以来,它却一直被高中语文教师视为畏途,认为是费力而少见成效的工作。如何改变作文疲软的现状?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高中作文教学要“提质增效”,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以下七个方面大胆尝试。

一、教师“下水”,示范引领

在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只是将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就让学生写作,所谓的讲评作文也只是读几篇范文就了事。平时,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这是不争的事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要让学生去实践,教师首先要实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

为了给学生树立一个爱作文、会作文、善于作文的楷模,并真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写作欲望,布置学生作文时,但愿语文教师能一改过去,大胆尝试,和学生同时同地同题作文,相信这对有效指导学生习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设定目标,循序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喜欢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技巧,特别是对中等生,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再说,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它涉及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多个能力目标的训练。所以,学生纵然有了写作的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犹如渡水缺舟。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写作技巧的专门训练。

写作技巧训练可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项训练,像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如何描写人物等等;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要有计划地训练,应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订好每学年每学期甚至每次写作的训练计划。练前要有明确的目标,练中要有恰当的引导,练后要有合理的评价。每次写作训练,特别要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进步,“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

为了便于日常操作和训练,笔者建议语文教师不妨从写作序列和训练目标两方面规划写作教学,具体内容参见附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次训练目标不要贪多,应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原则循序渐进。另外,写作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若有不适当的地方,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三、激发兴趣,观察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是写作的动力。”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理解生活,寻找开发不尽的资源宝库。同时,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及特点,来做恰当的命题,并加以启发诱导,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

例如,新学期伊始,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来说,他们接触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语文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认识“新”的涵义,让学生或以口头谈话的形式,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以“新”为话题作文,教师进而指出:生活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只要用心去体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新”,处处有“新”。透过“新”的表面,挖掘其实质,学生就能写出立意别致而深刻的文章。

再如,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朱自清字佩弦,钱钟书字默存……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显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形象。你想试着给自己起一个字吗?围绕你的名,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然后确定最能表现你个性和精神追求的一个,并叙述选择过程和原因。

又如,学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后,可让学生选择一种生活中比较了解的电器,查找资料,运用学过的知识,介绍它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言可写。

生活是写作之本,学生唯有打开生活之源泉,写作之活水才能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当观察和感受生活已经不知不觉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的时候,何愁没有内容可写?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阅读教学最忌步入“只读不写”的误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可见,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因此,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要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布局谋篇技法等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

其实,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美文章,从语言表达到章法技巧都是写作的典范。学生可通过对妙词佳句的咀嚼、华彩乐章的领悟、技巧方法的揣摩、人物形象的品味,或师其意,或袭其神,或沿其形。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作文把“他山之石”信手拈来,就可以让作文增色。

读写结合,贵在把握适当时机进行课堂“小练笔”,写“阅读作文”。可以是简单的遣词造句,可以是在课文情节空白处进行联想练习,也可以是模仿课文某一片段写一段话。

例如,学了《最后的常春藤叶》后,根据文章的有关内容,让学生想像并描写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时的场景。这个“小练笔”目的在于,联系本篇课文,学习作者欧·亨利的表达方法。

再如,老舍在《想北平》中对北京的一些风俗、物产作了描写,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这是许多以思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如叶圣陶的《藕与莼菜》、孙犁的《乡里旧闻》、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等。学生可以在课后阅读这些作品,加深对这种手法的了解,同时想想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风俗和特产。对这些风俗和特产,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请说出或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类似这样的“阅读作文”,语文教师若指导得当,天长日久,不仅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也能解决“无米之炊”的困境,真可谓一石两鸟、一举两得。

五、发动学生,精批精改

好文章一般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语文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搞“大包干”,要在示范性批改的基础上,放手发动学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让学生在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中察己不足,识人之玉,取长补短,携手并进。

为了方便学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特别是针对起始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最好事先明确作文评改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并让学生烂熟于心。作文评改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有几个。4、病句有几处。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6、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9、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章体裁,是否符合写作指导要求。10、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以上十条,每次尽量要有所侧重,突出其中的几个方面,循环往复,循序渐进。

六、综合讲评,升格再写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文讲评,它既是对前次作文的总结评价,又是对下次升格再写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容忽视。讲评时,语文教师应尽量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写作不足之处。因为学生毕竟是羽翼未丰的孩子。在写作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也许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语文教师都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兴趣。否则,语文教师若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作文讲评时,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好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愿朗读自己的作文,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积累语言,总结经验。

综合讲评,最终是为学生升格再写提供借鉴和帮助。经过升格再写,学生习作肯定会有一个华丽的转身,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七、鼓励投稿,增强信心

每次写作训练,经过写前指导、精批精改、综合点评、升格再写之后,肯定会诞生许多上乘之作。这时,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去参加作文竞赛,或向报刊投稿。学生习作一旦获奖或见诸报端,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还要以此为契机,趁热打铁,在班上进一步宣传鼓动,这会使班上更多学生心生羡慕并跃跃欲试。

除却参加竞赛和投稿,为真正实现每次作文训练效益最大化,切实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学习,笔者建议语文教师要定期将学生习作编辑装订成册(写作时尽量使用统一的活页式方格纸),编辑装订成册的作文集,要精心设计最佳版面、最佳文题、最佳选择、最佳结构、最佳语言等内容,制作好封面,并清楚填写每次作文的详细情况,以具体到某某学生为佳。这种“草根式”的作文集,不仅让学生耳目为之一新,而且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成就感。

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使他们克服了自卑,树立了自信,在多写多改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别有洞天,经实践尝试上述七种方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不仅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以生为本的理念,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仅能增强写作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而且能从中磨砺自我、享受写作乐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