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朱恒元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就是平铺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直接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喻此物,使之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由托物起兴引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情意盎然的艺术效果.人云“文理相通”, 教学实践表明,自觉借鉴和运用“赋”“比”“兴”手法,就能增强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曾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上过一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公开课,试想从这节课的教学展开去,浅谈这方面的实践和认识.
一、实录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1
师:请思考回答,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生:圆.
师: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两端固定在同一点,用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黑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一个圆.请同学们求出这个圆的方程.
生:x2+y2=r2.
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首先,我们应设细绳的长度,在这里设2a还是a好?其次,还应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如何去建立?
生:2a好.
请一位同学来做后一项工作,并写出圆的方程:x2+y2=a2.
师:很好!刚才这位同学合理地运用了建系的两项原则:1.使两坐标轴尽量经过定点;2.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片段2
师:大家还能说出具有哪些特征的点的轨迹也是圆吗?
请学生们回忆教科书中例题、习题、复习题中有关圆的轨迹命题.
生: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不等于1)的点的轨迹是圆等.
师:我们已经知道“到两点距离平方和为常数”或“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你是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进行广泛的探索?类比、联想、直觉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三大法宝.请同学们尝试加以运用.
讨论片刻,学生会纷纷提出: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
师:请同学在课外运用坐标法探求它们的方程,运用列表描点,绘出大致图形.刚才有同学提出“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这里当然要加上“平面内”这个前提.本节课我们就专门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当细绳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画出一个椭圆.
教学片段3
师: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
生:汽车油罐横截面的轮廓;天体行星的运行轨迹;立体几何中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师:当细绳长度不变时,逐渐增大F1F2,你会发现图形如何变化?
生:椭圆越来越扁,最后几乎变成一条线段.
师:当绳长小于F1F2时呢?
生:轨迹不存在.
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概括椭圆定义,并经过修改、补充,得出椭圆的确切概念.
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
师:这两个定点叫作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焦距.
教学片段4
师:由椭圆定义(文字语言)可以发现椭圆的基本几何特征——具有对称性(图形语言),为研究椭圆的其他性质,需要利用坐标法建立椭圆的方程(符号语言).
师:如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生:提出两种方案(见图1、图2).
让学生比较、选择,因为椭圆具有对称美,所以直角坐标系建立也应该具有对称美,无疑选择方案2好.
师:那对“F1F2”、“距离和这个常数”如何设值呢?
师:方程③显然比方程①简单.因为椭圆具有对称美,所以我们同样渴望方程也具有对称美!怎么办?
生:注意到a>c,可设b2=a2-c2,于是方程③又化为+=1.
师:大功告成.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当初若把焦距及动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分别为a和c,会得到美丽的方程③吗?对美的追求必会获得美的果实.现在引入b,就是对美的追求!接下来,我们还将看到这种追求得到了美的回报——椭圆的几何性质会鲜明而简洁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师:那么,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即焦点为F1(0,-c),F2(0,c)时,如图3,椭圆的方程又应该怎样?凭你的经验和直觉猜猜看.
生:+=1.(a>b>0)
师:为什么?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