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也说“佛系”

时间:2024-05-09

罗央其

网络上的“油腻中年”还在走红,“佛系青年”又来刷屏了。时下,不少青年给自己冠上“佛系”的名号。对这种云淡风轻、不以为意的“佛系”心态,网友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懒惰,对于青年人,尤其以“90后”为主的年轻人,这是缺乏上进心的表现,是面对生存压力的消极、懈怠思想。

在我看来,“佛系”更多的是一种自嘲,并不像一些人形容的那样消极颓废。“佛系”一词只不过是“90后”年轻人用来调节心情的自我调侃而已。于他们而言,无可无不可的“佛系”是一种自我安慰。

从本质上来看,“佛系”是一种从容,是自嘲背后的旷达心态。它必须是有所坚守、有所坚持的,如果事事不坚持、处处随大流,必将淹没于人潮,很容易迷失自我。所谓“佛系”生活,其要义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欲擒故纵抓聚焦,是看破后找突破,以及为此拥有超然心态。

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平常看上去若无其事,可是它们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猎物往往被一击毙命。它们如果真的什么都不用心,什么也不坚持,那么终将掉入食物链的最底端。

“佛系”讲究的是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蕴含着要把握好度的道理。“佛系”生活,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应该鼓励的是新时代年轻人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古往今来,这种淡定从容帮助许多人走出了困境。苏轼年少得志,风光无限,也因此让许多人眼红,一系列的罪名不断加在他身上,他被一贬再贬,最后被贬到了那荒凉的天涯海角。在这样的打击摧残下,苏轼投身佛道之学,获得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并在这种心态的指引下走出了一个个困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靠着这份从容,潇洒地行走于人生之路上。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一件青道袍,随意随性,人称“邋遢道人”,但为人正气凛然,宽和从容,仙风道骨,在大是大非上丝毫不含糊,被推为天下第一高手。金庸在小说《天龙八部》里塑造的另一个人物慕容博,他一心志在复国,为此潜入少林寺偷学神功17年,却被一个无名扫地僧打败了。原因无他,慕容博的心过于浮、急、躁,而扫地僧的心中却充满了深沉、豁达与从容。

记得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則担心冬天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是的,不从容,人生太急,会错过很多风景;太从容,生命浪费,会错失很多机会。“闲”与“不闲”,关键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终日把酒言欢、轻轻松松,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当今社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同学之间有竞争,国家之间有竞争,“佛系”并不是要我们放弃竞争,而是要用一种淡定的心态去看待,从容的状态去面对,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要有所争,有所不争;有所求,有所不求。在浩若烟海的知识海洋里,我们要努力奋争,挥桨前行;在利益纷争的嘈杂社会里,我们要学会少计较、多看淡,去换得斗酒相逢、比邻而居的情谊。

(编辑 文 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