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身手不凡的智能仿生机器人

时间:2024-05-09

席金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机器人,以各自的专业优长,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在众多领域为人类服务。特别是人们根据特定需要,仿照动物打造出肢体发达、身手不凡的机器人,具备运动员的特殊技能,可在赛场上一较高低。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举行,如果组委会允许的话,下面这些特殊“选手”进场献技,一定能增添“人”气。

猎豹机器人——短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机器人“迷你猎豹”,动作十分敏捷,在快速奔跑中,如果遇到石块、树桩等障碍物,能纵身一跃而过——它完全可作为400米跨栏选手,参加田径比赛。研制者期望,它将来可成为战场上能够逃避敌人追捕的猛士。

擅长奔跑的动物,其身体结构和运动机能是科学家设计“迷你猎豹”的灵感源泉。的确,“迷你猎豹”的腿关节灵活,脊椎和颈部能活动,奔跑中能冲刺、转弯,并能紧急收住脚步停下来。它的各处关节装有缓冲弹簧,可减轻冲击和震动,防止肢体损坏;它的四条腿用电机驱动,可实现交替换步。它还能一跃而起,在空中实现360度向后翻滚或侧向翻滚,落地时四腿可平稳支撑。

动物是怎样行进的?由脚底蹬地的角度和力量决定。力量越大,走得越快,但身体不稳;力量越小,行走越慢,身体就越稳。据此,“迷你猎豹”可根据不同地形,通过储存在“大脑”里的运动指令,自主控制脚部力量,确保速度适中和身体平衡,最高以16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

也许有人会说,比起自然界的猎豹奔跑时122千米的时速,这也太慢了吧?而美国波士顿公司研制的“猎豹”机器人,行进时速达29千米,从而打破了有腿机器人的运动速度最高纪录,成为跑得最快的四腿机器人。显然,相比短跑运动员,还差得很远。不过,这已经很不错了,让四肢僵硬的铁家伙,像动物那样奔跑,面临的技术难关还有很多,有待科学家进一步攻克。

婴猴机器人——跳高

大家知道,美国著名的NBA球员威廉姆森,竖直弹跳高度达1.18米,这样的功夫十分了得。然而,美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的名为“Salto”的跳跃机器人,身体充分伸展时,只有一根筷子长,却能竖直跃起1.2米高。这相当于身高1.7米的人,跳到6米多高!曾经的世界跳高冠军朱建华,身高1.8米,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是3.36米,这还离不开助跑。

这款单腿机器人的本领不仅限于此,它还能跨越障碍物;当它跳到墙壁上后,如同牛蛙一样,腿用力一蹬,选择方向弹开;所以,它有一个雅号:“地形障碍上的跳跃者”。研制者设计这种弹跳高手的灵感,源于最擅长跳跃的动物一一婴猴。生活在非洲森林的婴猴,是动物王国中的垂直跳跃冠军,它能在短短4秒内完成5次跳跃,最高可达8.5米,而这款机器人的跳跃能力,达到了婴猴的78%。

为了在跳跃前能够积蓄力量,设计师给这款机器人的大腿设置了弹性变形机构:当它跃起的瞬间,大腿突然释放的力量,相当于体重的14倍,如同跳蚤一样轻松跳起,有92%的时间都处于空中,几乎是在飞。为了实现连续跳跃,这款机器人在半空中用“尾巴”和“触角”上的两个小螺旋桨控制姿态,迎接下一次落地弹跳。

这种小巧的机器人最大的能耐,是能“感知”自己所在的位置、朝向及腿的弯曲度,根据地形决定跳多高、向哪儿跳,以便跃人其他设备或人无法到达的地方,执行特殊任务。研制者试图通过改进,使它能跳得更高更快,适应复杂环境的工作。

袋鼠机器人——跳远

袋鼠强健的后腿爆发力惊人,是用两条腿跳得最远的动物。它疾速行进时,可向前跃出13米,如同小轿车在飞驰。如果依照袋鼠的跳跃能力制造一款机器人,跳跃技能肯定出色,可以在机器人比赛中,稳拿跳远冠军。

德国费斯托自动化公司开发的一款机器人——电子袋鼠,身高1米多,体重7千克,每次能跳0.8米远。这种仿生机器袋鼠,用电子器械装置再现了袋鼠腿部运动原理,复制了袋鼠的弹跳功夫。科学家设计它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在机器人竞技中夺魁,而是为了帮助人们理解机械运动中的能量保存,为改进汽车或自动化设备提供帮助。

我们知道,包括袋鼠在内的所有动物,全身运动的力量,缘于肌肉的收缩。而电子袋鼠弹跳的动力,既不是电机,也不是人造肌肉,而是装在腹腔内的高压气罐。它起跳时,气罐突然释放出高压气体,以强劲的动力,压缩腿部复位弹簧,并推动腿部关节上的连杆,带动双腿用力蹬地跃起。接着,随着这股动力气体外排,复位弹簧伸张的同时,能带动双腿收回,准备下次起跳。

电子袋鼠身上的能量填充系统,能从上次跳跃中收集能量,转移到下次跳跃中循环利用,从而造就了它非凡的耐力。据说,为它腹腔内气罐一次性充满气,可连续跳跃6千米。为了跳得更快更稳,研发人员在电子袋鼠脚掌安装了减震弹簧,相当于袋鼠脚上的两根蹄筋,落地时起到缓冲作用。它身后的一根尾巴,在腾空时能调节身体平衡。

巨臂机器人——举重

美国军用机器人研发公司仿照大黑熊的前肢,打造出了一款巨臂机器人,堪称智能设备中的大力士。它用一对2.2米长的机械手臂一挥,能举起近半吨重物,几乎是世界举重冠军成绩的2倍。如果与能吊起一辆卡车的普通起重机相比,这实在不算什么,但它毕竟是一部用钢铁做的机器,而且由一台大马力柴油机提供动力,举重能力超越人类,完全正常。

不过巨臂机器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智能方面。它的大臂、小臂、手腕、关节,都是按照人类同等比例设计,十分灵活,可模仿人类的动作,干一些细致的活儿,如整理物品、清空垃圾袋、打开闸门、按下按钮、连接管道,甚至还能在墙上钉钉子。

更加特别的是,这种机器人可通过VR系统来操控。VR是指虚拟现实系统,这种系统能通过电脑等设备,把真实场景转化成人能真切感受的情形,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据此,操控者可通过相关工具或设备,影响或改变真实场景中的特定对象。

配备VR系统的巨臂机器人,具有力量反馈功能,当它的机械手臂抓取物件时,操控者手上同时也有抓触感。这样,操控者便可根据这种感觉的强弱,适时控制机械手臂的力度和速度,防止因用力过大而损坏物件。但这一切不会让人感觉到累,比如机器人举起500千克重的物体,而操控者手上的重量仅为2.5千克。反过来说,如果让机器人举起500千克重的物体,人手的操作力量达到2.5千克就足够了。所以,如果带着巨臂机器人去参加举重比赛,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鱼形机器人——游泳

世界游泳健将菲尔普斯,曾经获得8项游泳金牌,他连连创造的一系列世界纪录,居然被机器人刷新!

日本一家公司研发的机器人,能模仿人的游泳姿势,轻松地进行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甚至是狗刨式游泳和踩水等动作,游速远超人类。目前,这种机器人只用于测试水流阻力、水质和温度等,以便运动员安全下水。当然,一些不讲究的游泳愛好者,可以与它比试水中功夫。

另外,美国加州大学根据飞蛾的趋光性,研制出的软体机器人,可依靠光线游泳,无须使用电池或其他电源,能摆脱线绳的束缚,在水中灵活移动。它的动力来源是激光。当激光照射到身体上的某一点,那里的温度随之升高,于是体内的水受热膨胀而向外排出,就像火箭喷火那样,产生反推力,将身体向前送出,实现一次游动。而此时,身体避开激光冷却下来,外界的水又进人体内。只要激光交替照射机器人,这个过程就可无限重复,每分钟可喷水33次,能游出去很远。

我国浙江大学的专家,仿照鱿鱼等动物,用硅胶制成了软体鱼形机器人,当它潜入3200米深的水下,不但身体没有被压扁,而且还能以很快的速度游动,堪称勇闯深海的健儿。原来,它的所有元件和电池,分散嵌在柔软的体内,这样能承受深海的高压环境。而且,它身上连接两鳍的人造肌肉很特别,当通人电流时,受到刺激就发生收缩,从而带动两鳍划水游动。

足球机器人——踢球

动画片《超智能足球》里面的小一号足球机器人,与队友密切配合,以高超的球技,战胜了强大的对手,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不过,这种机器人球赛,不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实际上,足球机器人早已问世,它们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高水平,属于机器人中的佼佼者,设计制造它们,要涉及计算机、视觉捕捉、信息传导、系统论、仿生学等学科。

让机器人踢球,牵扯到“目标识别”“自主定位”“快速行走”和“正确决策”等智能问题,这就要求它们必须像人一样,有敏锐的眼睛、灵活的双腿,当然还离不开反应迅速的大脑,还得通过语言相互交换想法。此外,机器人不但要具备球技,还能分别担任前锋、中场、守门员等角色,能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机器人跑步、运球、射门、传球、接球等一系列动作程序,都事先由人工设定好,并存储于它们的芯片里。芯片相当于大脑,能判断球场边界、球和球门位置,还能识别双方球员,把握赛场局势等。当然,还要“牢记”攻防战术、比赛规则和安全事项等。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在混乱中进行交流与合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制的足球机器人,属于类人型智能机器人,曾在荷兰举行的机器人世界杯大赛中,以3:2的比分,击败东道主荷兰的埃因霍温科技大学队,成为该届世界杯最大黑马,一举夺冠,从而在人工智能领域,弥补了华夏儿女在国际足球赛事上的遗憾。

(编辑 文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