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陈 星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城南初级中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体系中,相比文化课,美术属于艺术类学科,实际效率平平。以文化课程教学为重心的智育仍占主体地位,而美育却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学科职能。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感,可塑性较强,优化美术教学效率对其审美能力、艺术情操、思维品质等的挖掘和培养有重要意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既能够活化课堂氛围,也能够增强生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性,从而挖掘其审美能力和创新潜能。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途径。
传统美术课堂中,教学模式多是“以一对众”的形式,教师讲解,学生欣赏和模仿,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创新美术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教学本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遵循学生个性特点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是比较有效的活动形式。首先,立足学生特点合理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每个小组都保持无明显差异的对比实力,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有效激发小组凝聚力,挖掘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潜能。
例如,七年级下册《几何形体的联想》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遵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学生根据教学主题明确自己的长处,有的同学绘画能力较差但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同学具有丰富的想象创造思维。对此,可将这些学生合理分配到同一小组内,保证组与组之间的整体实力无明显差异。同时,组内异质分组方式还能够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共同发展。分组后,引导学生尝试着从几何形体联想创意出新的形象,欣赏优秀的作品,分析其创作思路,如田野中的小人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各是由什么几何形体而来;小猫的背影受到什么几何形体的启发等等。组织小组讨论,分析身边的一些物品,概况出它们是由哪些几何形体构成的。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竞争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激励组与组之间的相互竞争。通过竞争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从而为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的挖掘做好铺垫。小组内的成员应明确自身能力特点,选择合适的任务,分工协作最终实现差异互补,促进学生个性化创造思维的共同发展。
例如,七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色彩》这一课教学时,首先,创设多媒体情境引入《忆江南》和《山行》的诗,激发学生欣赏诗中美景。其次,创设任务:“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任务驱动下,小组间展开竞争,每个小组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小组内互相交流本组色彩作业的特点。最后,每个小组都展示创作成果,鼓励小组成员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欣赏并评价作品。最终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可见,在竞争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课堂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激发自主竞争意识,强化团队合作能力,最终挖掘个性化审美和创新思维品质。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主观评价为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观点并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注重小组内评价,小组间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强化课堂氛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进一步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例如,在《大家动手做条龙》这一课教学中,组织学生搜集龙的形象,畅谈龙的文化。选用自己能找到的材料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对龙的设计和制作,在活动后进行小组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谈谈在活动中自主动手和动脑的体验进行分享评价。再如《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这一课教学中,需要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活动。结合学校的活动,实际或模拟进行整体策划的美术设计。先分组共同研究,挖掘能表示出本校的特质和风格的色彩和图形,进行策划设计,开展竞标。然后综合最佳方案,确定本次活动整体视觉形象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新制作艺术节的主题、标志、字体、图案、吉祥物和主要色彩等等。通过开放式的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在互动合作中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善于发散创新思维,勤于探究和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弥补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有效挖掘学生思维潜能,最终提升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应遵循学生特点合理分组,巧妙设置竞争情境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更鼓励学生善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以其最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让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