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祁正娟
【摘要】语文学科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跨学科阅读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通过跨学科阅读,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提升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學科相融合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缺乏指导、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本文就这一现象,从审美鉴赏、生活延伸、文化探讨等方面,为解决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
当前,各学科快速发展,交叉融合。小学语文教育也应适应这一趋势,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和眼光。教师应通过跨学科阅读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理解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注重深挖课内阅读的价值和内涵,让学生精读细读,并且适当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同时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适当进行提升和深化,逐渐形成跨学科思维。
一、审美鉴赏,联结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抽象思维尚未形成,有待于培养。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系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其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之后,将目光放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上,将语文作为桥梁,不断提升探索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音乐、书法、绘画等学科作为辅助展开教学,让学生直观立体地感受到学科教育的魅力。
(一)自然探索
数学等学科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东西更易于理解,也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除了教授基本的阅读方法,还可以结合主题,展示图片、影片,让学生对文章主题和写作对象形成立体感知。高年级的学生大都具备了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主题搜集资料,在课上进行分享。
例如《太阳》一文属于说明文,简要介绍了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深入了解太阳对人类生产生活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太阳的传说故事,以丰富学生的民俗知识。对于这类说明文或以科学现象为主题的文章,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通过图画、影像等直观的方式,拉近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德育渗透
语文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材内的课文是学生了解大千世界的钥匙,其中的美文,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在开展诵读教学时,让学生配合音乐进行朗读。情感丰沛的文章宜用激情澎湃的音乐,温婉动人的文章宜用优美舒缓的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自导自演,深化对正确价值观和道德秩序的理解。
例如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展现了百年前中国仁人志士的强国梦想。教师可以选择庄重澎湃的音乐作为背景,领读文章,然后让学生齐声朗读,感受其中丰沛的情感和崇高的情怀。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集体朗诵,感受文章中振奋人心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远志向。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文章中的道德力量,并辅以恰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身体力行,深切感受到其中的道德力量和道德高度,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生活延伸,提升能力
语文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之美。教师可以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集体活动,让各小组成员相互配合,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带到课堂中来,以培养学生跨学科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一)强化实践
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多教师将教育固定在应试的框架中,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索然无味。这种做法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从生活实际中获得启发,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升知识运用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写观察日记》一课,要求学生长时间连续观察,记录下动植物成长的过程。教师除了要讲解观察日记的写作方式,还要引导学生向叶圣陶、比安基等文学大家学习,写出真实、准确、简洁的观察日记。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动植物类科普书籍,让学生从中寻找目标和方向,并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增加应用经验[1]。教师要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鼓励小组合作,使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解决问题。
(二)深化思考
语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和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主题的阅读材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所推荐的阅读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一些教师只注重阅读材料的全面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导向,以至于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推荐适合学生水平的文章,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讲述了20世纪的科技生活变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将文中介绍的科技发展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感受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以及由此引发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历史类、纪实向的阅读书目,让学生课下进行阅读,并在课上分享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下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对时代变迁的敏锐观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跨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以阅读为窗口了解大千世界的各个方面,培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三、文化研讨,拓展知识
文章往往是结合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写成的。有的直抒胸臆,阐述对于时代问题的看法;有的记录情感,反映特定时代下人们的思想情绪变化。教师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背后的风俗文化和史学价值。
(一)引入人文
每篇课文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初步领略文化的魅力,对文化形成整体感知,然后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渠道,搜集资料,逐步提升文化素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前往当地的人文景观,近距离感受文化和传统的精神魅力。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均选自四大名著,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带领学生前往历史故事中出现过的古迹,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的震撼和文化的魅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排演名著中的情节,模拟其中的对话、动作,并且融入自己的理解和个性色彩[2]。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场所,以丰富知识,增强素养。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联系沟通,让家长在空余時间带领孩子去参观游览,共同开启一场人文之旅。
(二)节日活动
有的文化内容时间较为久远,如果只是通过阅读文章、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学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节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产生深刻印象,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也可以在活动后,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或写活动感悟,以丰富见闻,加强了解。
例如《清明》等诗歌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美丽画面和清冷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冷食、祭扫、踏青等活动,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其他关于清明节的诗歌,体会古人笔下清明节的不同文化魅力。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参加节日活动,加强对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节日活动的历史变迁,让学生形成辩证发展的认识和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学科阅读的开展,通过跨学科阅读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激发多学科学习兴趣,丰富知识脉络,提升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审美鉴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断为学生研讨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提供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 2021(7):23.
[2]王雷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新课程,2021(1):18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