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胡宗香
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国学经典内容主要是从经史子集中精选得来,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养成需要。其中包括古诗词教学、韵律文教学、小古文教学等,有的侧重体会情感,有的侧重提高认识,有的侧重诵读积累。开展国学经典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养人育人、培根铸魂、重建精神家园的目的。国学课堂教学以诵读感悟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开展“五步教学法”,以提升国学课的教学质量,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
一、“导”——导学,激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恰当的导入能够很好地激發学生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一)猜谜导入。根据学习内容选择与之相关联的谜语,以活跃学生思维,带动学生迅速投入新课学习中。
(二)歌曲导入。课前要充分理解新课内容,把握内容的情感基调,选择与之契合的音乐,用优美的旋律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复习旧知导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背诵积累的国学经典内容,找出与所学有关的内容,通过背诵交流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习新内容。
(四)写作背景导入。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生平以及诗文的写作背景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趣,使学生在情感上走近作者,体悟作者感情。
(五)图片导入。运用多媒体出示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诗文内容,以丰富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二、“读”——通读,读正确流利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应该是国学经典教学的基本理念,各种形式的诵读,可以使学生受到国学经典的感染、熏陶和教育,加强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记忆,使学生领略中华语言文字的形式美和内涵美。教师上课开始,以范读引路,可以亲自范读,也可以播放配乐诵读录音,帮助学生明确字音、重音、语速、语调、停顿等。然后教师领读,学生边听边模仿,以起到正字正音、把握文章节奏的作用;教师接着运用各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读好停顿和节奏,读出文章的韵律美,力求做到读准、读通、读顺。
(一)正音。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读准字音,保证诵读的正确性。
(二)领读。学生小声跟读,确保读准字音,跟上节奏停顿和语气语调。
(三)各种形式的诵读。如生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
三、“悟”——悟道,明文意道理
国学经典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涵育性情,塑造道德价值,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感悟、体验句子的韵律、节奏、情感等,与朗读内容自然地融为一体。学生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涵泳关键语句,理解诗文大意,通过想象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思,感悟国学经典蕴含的时代精神,让经典之精华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学生,在无声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修身养性,提升文化素养。
四、“诵”——诵读,助背诵积累
熟读成诵,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化根基,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涵养学生的人生根基。教师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背诵积累,然后联系现实生活与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文化的种子悄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自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
五、“融”——融合,养人文美德
在品读中总结升华,加深学生感悟。教师应由课文延展开去,由此及彼,引入相关经典进行品读,以此丰富学生的多重感受。然后再聚焦课文,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国学课堂教学应是多姿多彩的师生互动,教师在讲解国学经典内容时,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且有针对性的。教师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的基本规律,以“诵读为主,知行合一”作为根本策略。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以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有所变化,逐步提高学生诵读、悟道、思行的要求,从读准、读通、读顺向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过渡;从教师讲解内容大意逐渐变为学生自悟内容内涵;从教师引导提出行为准则要求到学生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小学教师在根本模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有所侧重,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及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