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王原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越发受到关注,将其合理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与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看待语文学习,为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发展特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对于出现不良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合理的引导,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丰富课程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合理引导,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养成健康的心理方式,为其今后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手段展开教学,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小学语文课堂只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场所,在课堂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有限,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之余,教师可以合理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专题演讲、讨论等,并在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在“母亲节”“教师节”等特殊节日,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主题写小作文,并进行演讲比赛,评选出优秀的作文。在好胜心的趋势下,学生大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不斷获得进步。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传递“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输赢观。
(二)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助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教师需要在教学开展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内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注重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通常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过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不断消除心理障碍。同时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在遇见心理问题的时候便能主动告诉教师,以寻求科学有效的指导,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新型教学理念,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能自主应对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从而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