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探讨

时间:2024-05-09

杨茜

【摘要】思辨性这一阅读的方式与传统论述性阅读的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思辨性这一阅读的方式所呈现出的内涵就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并且真正地成为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体。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带着批判性、思考性、探究性的眼光,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这也改变了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

在语文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目前仍存在学生学习意识不足、对文本的理解浅层化、缺乏基本的思辨表达兴趣等问题。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思辨性理解有效转变,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成为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勇于思辨

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想要把思辨性这一阅读方式恰当有效地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首先需要坚持的就是以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并且真正地与学生形成师友的关系。如讲解《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其中“缒”这个字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分析,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一位同学回答:“‘缒这个字表达的就是无所畏惧的爱国情感,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他勇于承担一切的奉献,毫不退缩,这也凸显出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虽然这个回答并不完全贴合最终正确的答案,但也是学生在阅读文章,并且深入思考之后得到的观点。所以教师需要正视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时地给予表扬,这也能够使学生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激发起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以往课堂教学的环境,建立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更是能够把思辨性阅读教育模式,真正地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二、以情感体验为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思路体会景物的变化,触摸感受作者的哀愁或喜悦,并让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更好地品味文章中的词句,尝试理解作者表达的一些巧妙之处,由浅入深。《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受学生喜爱的文章。作者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夏日荷塘的月下美景,作者的情感在語句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从哀愁到欢乐再到哀愁,作者移情换景,伴随景物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篇文章对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有很好的助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作者自身情感入手,与学生有效解读。先让学生自主寻找文中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尝试初步分析和解读。这种个性化学习体验能够给学生学习、创造提供更大的空间,学生也能更好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在。在学生自主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再将相关的图片、视频、背景资源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更好地体会抗战背景下作者心情的复杂,加深学生对作者细腻情感的认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回归文本去捕捉作者的情感,并让学生尝试有效的表达和分析,这可以推动学生各项能力获得有效培养。

三、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倡导个性化整本书阅读

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可从课内教材内容的讲授,延伸到课外的整本书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方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导读课、摘读课、研读课或报告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活动,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问题,尝试着解决新问题,这是将阅读转化为思维的关键。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可以结合教材设置的整本书阅读单元,如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乡土中国》和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红楼梦》,教师与学生共同挖掘文本内涵,探讨有价值的思辨性问题;或者为学生推荐有关时事评论的著作,更好地辅助教材内容开展思辨性表达教学实践。例如,笔者曾带领学生阅读一些时评作品,指导学生撰写一份读书报告,并就阅读书籍的内容概要与特点、阅读的感受与评价、阅读的收获与反思等,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碰撞思维的火花。

总之,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的方法引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积极参与。在思辨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厚植人生信念,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