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荆秀程
树形思维属于开放性思维中的一种,此种思维不言而喻,就是使思维按照一棵树的形状进行四处发散,从而增强思维的活跃程度。此种思维在写作上运用甚广,尤其是在拓展写作思维和选择素材上面效果十分明显。借助信息技术能使树形思维在构图、运用方面更具体、更形象。下面就具体探究树形思维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操作与意义。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树形思维
此种思维首先要有一个起点,并以此作为树根,然后不断扩展,生成树干。比如,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构思,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录像,创设情境,展示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的不同职责,以此让学生认识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责任。我们以“责任”为树根,一级一级发散开去,最终形成一棵思维大树。
二、多角度选择素材
笔者通过多媒体将关于“责任”的素材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选取合适的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选取素材时,也要用树形思维。树形思维导图的作用是既可以将学生的写作思路打开,也可以使作文结构有序、严谨、符合逻辑。利用导图对问题发散思考,养成寻找更多答案的习惯。
例如,我们以“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职位都有自己的责任”为树形思维的根部,由此展开。获取素材的来源一个是书本,一个是网络。课本中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整合起来论述“责任与担当”的话题。而我指导学生运用这四个素材来论证不同身份,不同职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三、利用互联网多角度搜集选材
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多样的特点,让学生搜集关于責任的句子和典型的事例,然后呈现在多媒体上,让学生从中选择合适的素材。由于网上资料特别多,在选择时学生应该形成一定的思维逻辑,采用递进式或者对比的方法去选择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教学和情境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利用树形结构可以让学生拓宽思路,也可让文章结构更清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