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时间:2024-05-09

荣娟

作文的真正功夫在课外,不在课内。课内的训练只是作文的“末”,而同学们自身具备的感受能力、审美意识、深刻思想、表达技巧才是作文的“本”。学生自身“感受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借助作文素材的积累,这是作文的基本规律。

作文反映的是同学们对客观生活与主观世界的认识。一篇好的作文首先应该是作者对客观生活的真实独特的感受,是作者对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反思。平常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经常感觉“没有东西可写”,那是因为他们对周围的生活缺乏应有的“敏感”。也就是所谓的“洞察力”。因而,即使写出来,也是对客观生活世界的“白描”。其实,感受能力与审美意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

一、直接地阅读生活与大自然

生活是情感的土壤,是感受的土壤。用心去感受生活,你就会发现在沉重的书包周围,有着丰富感人的、生动新奇的作文素材。每天的晨曦、晚霞和自行车轮胎滚动在上学路上的沙沙声;每天学习到深夜,平静或深邃得令人遐想的夜空,或窗外远远近近的车声、人声;午饭时,妈妈精心准备的饭菜和不经心的唠叨,爸爸的无言和“冷酷”的表情等等,一旦被学生们摄入心底,拈進作文,就会酿成好文章。因此,应该倡导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体味自然与社会,用眼睛、用鼻子、用肌肤、用大脑、用心去欣赏与审美,类似室外作文观察课的课型应该进入作文教学的视野。

二、间接地感受生活与大自然

这主要是通过阅读来达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中明确提出:“学生自发的兴趣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提要作文的核心任务是“使学生对读物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阅读大量的文学读物。”学生写作,阅读是必须的。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为作文积累大量的素材,才能为作文培养语言技能,才能使“倾吐”自然生动。文本阅读中,学生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培养的言语智能,获得的审美体验可以促进学生作文中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知与个体生命体验,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选择言语形式,表达新的独特感受。实践中,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读文章不可囫囵吞枣,必须细嚼慢咽。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因为这些词句只要你觉得喜欢,一定是刺激了你已经有但未曾说出或不能说出的感受。我们把这些词句积累下来,一方面积累了词汇,丰富了作文的语言素材,更重要的是这些词句打通了你的“阅读生活与大千世界”的意识。另外,我们还要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想一想,我的世界里有没有这样的“同类生活素材”?如果有,那是怎样的?如果没有,有什么不同?这些内容都将引领我们“自觉地去观察、思考生活”。时间久了,读书多了,积累的素材会越来越多,我们观察生活的意识就会强烈起来,我们的“感受能力”就会增强,我们对周围的生活包括我们自己就不会“熟视无睹”。

三、不间断地日记体生活感悟训练

余秋雨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追求作文的生活化,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我生命关照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从文章的生成过程来看,任何一篇文章的诞生都要经过“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写作者)的转化。然后是作者的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转化,将头脑中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转化。无论是第一转化,还是第二转化,其“中心”毫无疑问是写作主体,因此作文就应该把“主体”置于中心地位,这就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笔者几年来坚持引导学生写日记,除书写外,从不提其他任何要求,只是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工作,如每个学生每天的日记都要读一遍,每个学生的日记一周内至少认真批阅一篇;一周内对绝大多数学生的日记要鼓励表扬一次等。最重要的是给学生规划日记范畴,由低级到高级,对素材进行层递性积累训练。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学生一定会养成观察生活,反思自我,积累作文素材的良好习惯。

每天读书一点点,每天素材积累一点点,学生的感受与审美就会进步一点点。作文是需要积累的。积累是基础,生活是源泉;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做好素材积累的工作,使学生读书成为习惯,使体验成为习惯,使思考成为习惯,学生将来的写作必然一种真实的生命宣泄,一种自我的心灵体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