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验式教学在提升低年级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

时间:2024-05-09

许丽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音乐素养;低年级学生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确立了新世纪新的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欣赏、表演、创作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在于体验式教学在低年级歌唱教学中,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使儿童在欢快地唱、玩中认识客观事物、启迪思维活动,陶冶美的情操,并在唱玩过程中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协调性、灵敏性,培养节奏感、韵律感和音乐表现力。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唱动结合、乐中学,学中学;而反思传统教学课堂,特别是歌唱教学的现状,学生喊唱低效的教学行为仍旧存在。作为一名执教者,对低龄学生概念化地强调歌唱方法、知识技能忽视了学生内心对“音乐性”“趣味性”的体验。单一的范唱、模唱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非但不能理解理论化的“歌唱方法”,在歌唱实践中还是无法避免大声吼唱、音不准、节奏不稳定等问题,而且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被动、呆板,并不能发自内心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与感动。

一、多种方式的体验式课堂能够提高音乐素养

1.图形谱在小学低年级体验式音乐课中的运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以感受和体验音乐为主,音乐欣赏活动比较抽象,学生通常只靠听来理解音乐比较困难,往往需要一些辅助。而图形谱是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化的、简洁明了的图画或者符号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如一年级上册 《狮王进行曲》,在主题 A 中我画出两个同心圆加三个脚趾共四组,形成狮子脚印;在主题B 中我用四组竖的波浪线和点来表示,先是波浪线然后加上竖着的六个点。此时,学生在音乐中,一边聆听,一边画图谱,从这样的体验中获得对音乐最直观的感受。

2.体态律动在小学低年级体验式音乐课中的运用。就小学低年级阶段而言,身体的参与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身体的参与有奥尔夫的“声势”和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两种表现。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音乐上,而不是动作的整齐等表层问题;其次,要从体验音乐要素入手,不要冲淡学生对音乐的聆听,造成注意力的涣散。如 《动物说话》,也可以利用体态律动来体验音乐。让学生通过观看我录的小视频,来模仿小鸡和小鸭两种形象的特点,再加上拍手、跺脚、晃头、耸肩等,再比如歌曲《法国号》,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我让学生踏着节拍体验三拍子的律动,先随意走出恒拍,再加入强弱弱的感觉,在强拍时拍击双手,配合脚上踏出强拍,再进一步让学生围成圆圈,体验三拍子舞曲的律动,像这样采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和音乐要素来体验音乐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而且能辅助学生更加专注地聆听和演唱音乐。

3.语言在小学低年级体验式音乐课中的运用。奥尔夫认为: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围绕音乐本身,将音乐与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本身就蕴含着韵律,語言活动包括呼唤、故事、格言等。

二、体验式教学对小学生音乐素养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1.体验式教学能够“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它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音域、音色特点,分声部、分角色的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以及表现音乐,体现人人参与的原则,有利于改善音乐审美素养的差异问题。

2.体验式教学是全面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通过聆听培养“发现美”的耳朵,通过演唱增强“体验美”的兴趣、通过表演提高“表现美”的能力、通过创作养成“创造美”的习惯。此外,它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激发兴趣,鼓励自主参与,并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独特的音乐思维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以及为审美创造奠定基础。

3.体验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优美、和谐、统一的律动能够调节、平衡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待人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以及提升人文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