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时间:2024-05-09

崔秀玲 戴俊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祖国的未来。而中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让孩子们成人、成才,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因此,育人应首推德育。

一、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当前广大中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发展呈现积极、健康方向。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且更成熟,更社会化。随着市场经济地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尽管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艰苦朴素等优良品德仍受到赞同与发扬,但那些脱离社会现实,高尚而空洞的价值观教育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下面的一份来自某地中学的调查显示出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并且不少以个人为中心。

有69%的学生赞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说法,而只有2%的学生赞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对待学校中的作弊现象时,有34%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是道德问题”,而有42%的学生则认为“作弊是出于无奈,并不一定是道德问题”,有19%的学生认为“最好不作弊,但偶尔有一、两次也无妨”,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可能作弊,为此没有什么大错”。

2.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生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学生产生了一些错误导向。在讲究人与人的对等关系时,有些学生则更多地认为是等价交换,是相互利用。15%的初中学生和19%的高中学生认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说法總是有道理的。有的学生还认可“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当然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多讲奉献,少讲索取”的。

从这份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面前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有些还很令人担忧。社会在发展变化,我们的教育也要有所变化,不然我们的教育只能成为空谈。在当今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对学生的了解必须要到位要及时,因为这是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要进行的基础性研究,缺少了去了解这些问题的意识,忽略了这个环节的了解与分析,我们的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还会走弯路、起反作用。所以对这些学生的基本状况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认识与掌握,否则作为教育者是不可能很好地对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那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我们的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时,把更多目光放在青少年身体健康上,忽视了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只重视学习,忽视了对他们人格的培养。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或给予的方法、环境还不够理想。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一味娇宠、溺爱;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德育实践;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的风气尚未形成,有些社会场所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如有些游戏厅、网吧不顾明令禁止仍对青少年开放,甚至采取非法手段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以不良内容残害未成年人的心灵。中小学生好奇心强,但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摆在教育者面前。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1.提高对中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以此指导他们的学习行动,提升个人整体素质,是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所必需的。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从小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和平,自信、乐观,尊重他人、团结奉献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技能对培养未来建设人才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所必需的。

2.改变传统落伍的德育观念。

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有一些不好的做法,比如:只是注重灌输学生思想道德的知识,方法途径单一、形式呆板,还有德育成人化、教条化,政治理论倾向严重,只是单方面的教育没有注重学生特点与反馈,等等,这些都是对德育的发展有不好的影响作用的传统做法。思想观念决定着人的行动,这个观念一落伍,就会使我们的德育跟不上时代,德育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功效。所以我们必须要把不好的落伍的德育观念抛弃,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使德育焕发其应有的魅力。

3.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

在管理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全面负责。要从受教育者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寓教于乐、寓爱于严,且宽严适度;要以循循善诱的方法,去发挥其优点,挖掘其潜能、培养其特长;要实行自治、自主、自律的民主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敢于成功,不怕挫折的毅力;平等待人、协商办事、尊重多数决定与坚持真理的民主精神;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敢于改错的勇气。特别应坚持的是,对受教育者,不论他出身贫富、智力高低、体质强弱、性格刚柔、表现好差,都要一视同仁,使其能健康成长,共同进步。要坚决摒弃一些放任自流、娇宠过度、要求过高、压抑歧视的错误做法。对贫困生、学困生、身心有缺陷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加倍爱护,适当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茁壮成长。至于教育者自身的缺点错误,更要敢于自我批评,勇于改错,做出正确示范。

4.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的优势,抓好校园德育工作。

有位教育专家说:人人都知道德育重要,但往往做起来往后靠。我想,这很符合应试教育观念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口号上以德育为先,其实工作中以成绩为先。德育内容枯燥、方式单调,甚至流于形式。有关要求说:要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去。这就是要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人为本,使校园内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发自内心愿意接受,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后发效应。

5.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在各科教学中贯穿思想道德教育。

品德课、政治课、语文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因素,把学习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更注重了人文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要把德育教育切实做到学生心里,就要结合教材,以人为本,利用活泼有效的形式,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要安排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做游戏等。切实将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位。

前不久,有关文件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对此坚决执行,实现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成功。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