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改写,语言实践的一扇窗

时间:2024-05-09

冯一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跳出“学课文”的局限,达到“学语文”的目的。实践的方式有很多,笔者尝试用“改写”这一简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对比、迁移、表达等体验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对比改写,发现语言之美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结尾这样写道:“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笔者请学生对比改写的句子,说发现:

“1961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学生立刻发现,两句话的意思一样,但是原文改变了句子的结构,把后面的“多么幸福哇”放在句首,更加强调了傣族人民的情感,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中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还有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知,享受美的熏陶。

如《日月潭》中有这么一句话“这个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在教学中,建议引导学生反復读句子,对比改写,让学生不仅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还能发现分句对仗工整,感受独特的音韵美。

二、迁移改写,积累语言材料

小学第二学段,开始出现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话的习作要求。学生了解这种“先概括特点后具体描述”的构段特点,却“有口难开”——缺乏语言材料的积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在课文和习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改写中积累语言,易于表达。

如《全神贯注》一文抓住罗丹雕塑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融入作者的联想,细致地刻画了罗丹全神贯注、完全忘我的工作状态。在品悟课文语言后,笔者通过三个步骤,引导学生迁移改写,初步学写另一个人“全神贯注”的语段。

第一步:教师呈现范例,爸爸“全神贯注”地看球赛和运动员“全神贯注”地打气步枪,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语段与课文的异同之处,关注这两个语段中哪些语言是从课文直接迁移的?哪些语言根据爸爸和运动的特点进行改写的?哪些语言是只用在罗丹身上?

第二步:请学生尝试改写,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迁移改写课文的语言,表现他的“全神贯注”。最后围绕改写是否恰当进行评价。

结合文本特点和语文要素, 经常进行这样的迁移改写,学生就会从写作的角度审视阅读的材料,形成主动积累的意识,将课文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促进习作表达的流畅性。

三、顺序改写,学习多元表达

到了小学第三学段,学生开始接触插叙、倒叙等不一样的写作顺序。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插叙”这种特殊的表达顺序,在人教版六年级《彩色的翅膀》一课中认识插叙后,教师又在后面的课文中继续引导改写,尝试插叙。

《用心灵去倾听》叙述了“我”和苏珊之间的五件小事,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以笔者在课堂上舍弃了情节分析,而是让学生进行了一系列改写:

1.改叙述者身份,以苏珊为第一人称改写文章;

2.改写作顺序,插入两段插叙:

改写汤米长大后的第一次通话:我沉默了一会儿,(        ),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在括号里插叙苏珊回忆教汤米处理手伤的对话。

改写汤米长大后的第二次通话:(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在括号里插入苏珊临死前的一段回忆,回忆很多年前,自己是如何安慰失去金丝雀的小汤米的,再补充想象苏珊临死前留这张纸条时的心理活动。

3.插入环境描写: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想象苏珊在离开医院,得知自己病危时的心理活动和环境描写。

通过这三改,学生了解插叙在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等方面的作用,还在改写中练习了插叙和心理活动描写,使学生学习在多元表达中习得了不同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

改写,是语言实践的一扇窗。它简单易操作,只要教师对应课标,用好文本,善于发掘语文要素,就能找到语言训练的落脚点,引领学生来到语文的广阔天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