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张军霞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阅读体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模式百花争艳的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为主角的高效课堂倍受青睐。但是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养成了学生被动的心理,往往围绕教师的提问为载体展开学习,所以在高效课堂的实践中存在许多障碍。因此,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而且设计的问题应该具备有效和高效性。
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新课伊始,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显得比较关键,教师要在备课时熟练掌握教材,了解课文题目画龙点睛的作用,自己根据课文题目先精心设计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然后在学习课文的第一课时,让学生看到课文的“眼睛”——题目后,就把自主权给学生,让学生多次朗读题目,根据题目设计问题。如,在教学《军神》第一课时,就让学生多次读课题,然后鼓励学生提问:军神是什么意思?誰被称为军神?为什么被称为军神?在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后,教师要把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然后用适当的语言过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欲望。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要指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能放任学生随心所欲,当学生面对自己提出的那些问题时,就会迫不及待要求阅读课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看到题目质疑后,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带着梳理后的问题读课文,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找到答案并做好记号。
二、重点质疑,中心引读全文
每篇课文都有比较重要的内容,作者写得比较详细,比较生动,在提倡高效课堂的新理念下,教师就应该抓住中心引读全文。在学习重点内容时,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阅读,然后分成小组设计问题。在引导学生根据重点段提问题时,还要让学生将所提的问题与写作结合起来,在探究问题时做到阅读和写作同步走,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角度不同,他们往往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灵活面对这些课堂生成,正确引导,并使它们成为课堂的亮点。
三、细节质疑,感悟特点
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文章,不管是写景的还是状物的文章,都需要细节描写,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细节描写设计比较具体、微小的问题。引导学生精心阅读细节描写,不但可以了解文章的主旨,还能感受到文章的文采。课文的教学要时刻与习作结合起来,学生写文章总是笼统不具体,在学习细节描写的语段时,就可以让学生设计与写作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如,这些语段中你喜欢哪些词语?哪些语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在学生回答后,可以用课件出示与语段意思基本一样的语句,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语言的丰富性。
四、“空白”设疑,展开想象,丰富文章的内容
作者在写文章时为了突出中心,并不是面面俱到,在某些环节和段落留有一定的“空白”,对这些“空白”, 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能让这些“空白”真的变成了“空白”。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遇到文章中的“空白”,可以让学生根据前后文质疑,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内容,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文中只写到三年后的越国情况,对吴国没有叙写,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设计问题:吴国打了胜仗后怎么做的?吴王又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回答。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会更深刻地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受到教育。
五、结文设疑,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不仅仅教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结束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的结尾或者整体内容,鼓励学生设计问题,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在教学《三袋小麦》这篇文章快结课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文章提出问题,他们就提出了:三只小动物在收到三袋小麦后的态度不一样,你觉得谁的做法最好?为什么?你想对这三只小动物说些什么?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答案,语言虽然不同,但是都悟到了其中蕴涵的道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