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赵爱军
一场评书,要有一个好的“开讲”;一出戏剧,要有一个吸引人的“序幕”;一堂课当然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场白”。这一个好的开场白就是一节课的导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就显得尤为关键。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石,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唤情)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语文教学这们艺术同样也离不开感情。例如,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设计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的导语是这样的: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国防外交,教科文卫、工农商兵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他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正如魏老师自己所说:“ 这样全班同学的情绪很快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怀念中,学习这课的兴趣更浓了”。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设疑)
疑问是探索新知的导火索。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导语:“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的看一下插图——谁能解说一下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幅图画放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对平凡的白杨树加以礼赞?‘礼是什么意思?作者又怎样进行‘礼赞的呢?作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茅盾对白杨树非但不另眼相看,还情不自禁的讴歌赞美,我们看看他是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哪些滚烫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来,从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白杨礼赞》学习后,大家一定会深刻的感觉到它的确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学生的思路紧循着教师这段步步深入,诱发思索的导语,与教师很好地配合,积极思维,教学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三、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激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很有道理。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进去,钻进去才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又如契珂夫的幽默讽刺小说《变色龙》地导语:“《变色龙》是描写动物世界的科幻小说吗?是想象天空神魔的神话小说吗?那么它是一篇怎样的小说?‘变色龙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借这一种动物来描写一位堂堂的警官?俄国著名小说家契珂夫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成功的塑造了‘变色龙的形象,这个典型形象使人们在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产生深深地思索。
四、巧用旧课导新课(对比)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把有共同点的旧课与新课放在一起,寻找不同点来导课,这样既使学生巩固了旧课,又尽快了解了新课。如讲《雨中登泰山》时,可以这样导课:大家一定還记得老舍笔下的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吧:衣服早已湿透,头发已经全湿,湿裤裹住腿,雨直砸头和背,横扫着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祥子的拉车生活真够痛苦的,你们一定会这样说”。 是啊,雨增添了人们行动的困难,让人们付出比平常更大的代价。比如说爬山,雨中爬山有谁说是一件乐事?何况爬的是海拔1524米的险峻之山?可是就有人说“乐”!谁?李健吾。1961年7月,作家李健吾携子登泰山时遇上了雨,但他认为雨中登泰山“独得其乐”。这说明了什么?还是让我们跟随作家去领略雨中登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分享雨中登泰山的情趣吧!
五、简介作品导入法
这是一种由大到小、由面到点的导入法。一般从名著中节选的课文适用这种导入法。例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的导语:曹雪芹的《红楼梦》可谓有口皆碑。这部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塑造了许多典型的艺术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节选自这部小说的一篇文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板书),看看这个葫芦僧是如何断案的?
课堂教学的导语还可以有许多方法,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导入,这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凤头”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