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苏金霞
《蒙娜丽莎的微笑》2003年12月在美国首次上映,2004年3月在我国上映,以大嘴美女朱莉娅?罗伯茨为首的大腕明星领衔主演的超级阵容,给电影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在新世纪之初上演上世纪五十年代女子大学校园里的故事,并非简单地以展现青春校园师生互动为主题,也不纯粹是一群女人发生在象牙塔里的故事,而是作为一部女性励志片,它高举女性主义的旗帜,演绎了一个世纪以来的敏感话题: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女性的自由与自尊。
在中、西方文明史上,女性一直是被压抑的性别,无论是在古希腊、基督教的文明里,还是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女性一直是以“第二性”或“他者”的身份被置于边缘的地位。“她将是母亲、妻子、女儿或三者同时集于一身,但她没有名字,她的作用是保障生殖。上帝只对男人说话,谦卑、谨慎、沉默是衡量妇女的标准,而沉默尤为重要。”因此,正是这种所谓的“家里的天使”麻痹了妇女的心灵,不得不说,有些使女性丧失自己独立人格的事情不是男人们强加的,而是来自女性自身,是一种对女性奥秘的遵从。女性的奥秘其实更多的关于女性自己的身体,女性特有的孕育、分娩的生理现象不被男性所了解,男性也无法染指。在这种女性奥秘上所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女性的母性意识,作为一个母亲的优越使女性淡忘了自己的性别,厨房、起居室成了女性展现自我的舞台。妇女自己在男性设置的圈套中,把自己变为让人羡慕的“幸福的女主人公”。在这个时候,女性的身体是属于男性的,是女性用身体让男性获得了快感,女性的那份神秘给自己带来了作为女人的荣耀。
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通过两个有悲喜剧意味的故事的叙述,人们看到“娜拉”复活了,她获得了新生。其实这种新生,并不是生命实体的复活,而是女性个人独立意识的觉醒,使女性作为一个人,有自己的意志,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首先,是贝蒂的故事。这个在班里最早选择家庭、最早戴上了那枚所谓象征幸福女人的戒指的女人,作为一位“家里的天使”,她幸福吗?“幸福的女主人公”的光环没有庇護她,而是遭到了丈夫的冷淡以至于被无情地抛弃,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实,贝蒂绝望过,痛苦过,但她没有畏缩。正是现实世界的痛苦唤醒了她,她选择了离婚,与自己向往已久的家庭生活模式决裂,和“幸福的女主人公”说再见。在今天离婚泛滥的时代,不得不承认,贝蒂的选择是一种超负荷的承担。但是至少,她敢站出来对传统说“不”,她放弃的是自己的小家庭,实现的是自己的独立,但她打破的是一个时代男性的呐喊声。
另外一个,是关于凯瑟林从自己十分喜欢的学校辞职的故事。在电影刚开始的旁白中,就可以看出,刚从伯克利大学毕业的她,是怀着一种女性对未来事业的憧憬踏上自己想象中的那块神圣的讲台的,这是多么的幸福!这是作为一个女人独立的幸福,这是作为一个女性拥有自己事业的满足。可是,到了最后,当校方以“按学校大纲上课”、“审核她的讲义”等四点要求为前提让她留校的时候,她绝望了,她没有妥协,而是选择离开。这是一种新与旧的完全决裂,在传统的那一套以男性意志制定的陈规陋习下,她走了,这不是逃离,这是一种新的追寻,寻找一种切实能实现女性自己梦想的真正的乐土。这并不意味着凯瑟林个人事业的彻底失败,而是意味着整个女性的新生,凯瑟林敢于选择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追求满足自己独立生存的空间,这是一种新生。当凯瑟林坐在汽车里远去的时候,一群女学生骑着自行车以欢歌笑语的方式送别,这不是一种悲剧性的分别结局,反而是一种觉醒。是的,凯瑟林走了,可她的独立精神留下了,在她的教育和指引下,觉醒的是一个时代的女性。
两个具有悲喜剧意识的故事情节,只是影片的一个剪影,可它展示了一个女性沉睡的时代即将结束,一个女性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已经来临。永不妥协的精神以及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女性终于在二战后复活了,真正觉醒了,在传统的男权话语世界里,终于听到了女性说“不”的声音,这是一种人性的回归。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