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杜立荣
一、在备课中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铸造学生美好人格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从语言文字赏析,人物性格剖析,精辟哲理品读等方面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去教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待自身的理想、意志、情感等。
二、在教学目标中体现人文性的设计
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得以体现。既应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达成,更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与價值观目标的生成。在这一目标的设置上应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人文价值观的确立。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制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体会父亲对我的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从而更深刻的认识生活,体味亲情,理解亲情。在《邓稼先》一文中学习他把一切奉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的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使目标得以生成,人文关怀走进语文课堂才能得以实现,否则将只是一句空话。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性教学
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应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老师强加体验,变成学生亲历体验,那就要改变教学模式,以填鸭式的灌输为主,讲授为辅的方式变为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人商讨合作探究中对语文材料的多样解读,使学生的体验得到真正的过程体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热情。二是由课堂权威变为课堂民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说自己想说的读书心得、感悟,不说教辅书上的标准答案,只有老师用自己心里的真话才换来学生的心里话。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充分体现课堂上民主的人文关怀。
四、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文性的评价
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课堂中体现人文性首先应坚持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在评价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将语文教学的长远意义置于重要的评价地位。在评价中应体现评价主体多样化,也就是说在评价中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本人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从而使评价更加全面公正,同时评价方式还要多样化。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评价内容应具有广泛性,使评价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学生在某一方面有发展即应给以进步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和谐发展。
语文人文性的解读固然离不开文本。但老师的人文素养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生命个体的发展。误尽苍生的不是语文而是老师。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渗透人文性,首先要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使其个性张扬,人文精神丰厚。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撑起一片自由、和谐、明朗而多彩的天空。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