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要重视实验细节”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4-05-09

曹芳婷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目的也是让学生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可是在较多的实验活动中,学生的实验发现寥寥。直到听到教研员在讲座中说,这是因为“科学教师缺乏对过程的重视,导致学生对过程的忽视”,方恍然大悟。

细节的关注从实验前开始,即材料准备和整理。科学实验课,如果实验材料的准备问题不解决好,课堂教学就很难展开,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也将流于空谈。所以教师课前的细节把握也是对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听过两节《摆的研究》的公开课,教师的器材改装让我印象深刻。在“研究摆锤质量与摆的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教师为了减少重心(即摆长尽量不变)对实验的影响,巧妙地把绳子下端设置了一个中间空的塑料桶,那么只要往里加入不同材质的圆柱形物体就可以了,即方便了学生操作,又节省了实验时间。另一个“研究摆幅大小与摆的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教师在铁架台的支点处插入了一把量角尺,方便地统一了学生对摆幅大小的调控精度。

关注材料的“结构性”,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选择哪些材料、准备多少数量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必须的还是可有可无的,是指向概念的还是容易引起学生无关注意的等等,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思考。教师要做有心人,学生才会有细心的习惯。比如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身边适用的科学教学资源:易拉罐、小铁钉、小木块、细铁丝、铜钥匙、饮料瓶、塑料杯、注射器、橡皮管、玻璃片等等,人们丢弃的、用不上的东西往往是科学课上做实验的好材料。孩子们知道这些事物的来源也会积极发现身边的资源。又比方了解周围的事物,如:今天的天气如何?关注天气预报有什么用?农田里长些什么作物?什么样的天气最受农民欢迎?等等。有了会思考的心,就不怕同学们错过实验细节。

实验时,要提醒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如《土壤中有什么》一课把土壤放进水中的实验,首先是产生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这个过程很短,稍不留神这个过程就容易忽视了。二是用手摸、耳听、鼻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尝、借用工具观察等等。科学实验成果的发现要靠五官的协同合作。这就是专心地听,细心地做,这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在学生实验时,要充分保证学生能较方便地操作。如有位老师在上《钟摆》一课时,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考虑到四十分钟的效率,在学生实验前建议“长的摆线取35厘米,短的摆线取15厘米”进行实验,结果学生的探究时间大大缩短了,探究的质量却并没有降低。学生出现错误操作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不了解操作规程或思想上的疏忽。如用量筒进行液体测量时,量筒必须放平,观察者的视线要与量筒内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等等。教师要对学生实验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方面进行细心的指导,以确保实验的有序展开和数据的有效采集。

指导作好实验记录也是科学实验的细节之一。要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方法、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简明的语句或科学术语叙述,这是巩固学生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往往重实验、轻记录,如果教师及时指导,又能肯定学生们的任何细微发现,就能激起他们关注细节的兴趣。而细节,成就未来。

总的说,关注教学的细节,方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