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时间:2024-05-09

奚瑞香

美是人们生活中向往和追求的,美的教育自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瑰宝,是永不凋谢的奇葩。虽经时代变迁,但古诗中蕴含的古典之美、悠远之美、朦胧之美一直被人们欣赏传颂。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渗透。

一、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音韵美

中国古诗自产生之日就与音乐有着不可割舍的血缘关系。在后续的发展中,虽从音乐中分离出来,但它依然具有浓郁的音乐美质,回环的节奏美,音调的抑扬美,声情的和谐美。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力争创设多种情境,调动激发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为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音韵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首先,在教学中通过配乐、范读、带读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悟中国古诗的平仄和谐。聆听它的音乐美,感受那份韵律之美,更有那份停留在唇齿之间满口余香的音色之美。例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在课前精心甄选送别的古琴曲,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在班内播放,为学生学习古诗营造“未成曲调先有韵”的氛围。在上课伊始,我深情演绎范读《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对诗句的吟咏,把学生带入到连绵不绝,悠扬循环的旋律中,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美色。在这种引领下,学生会情不自禁的诵读起来,去感受古诗的节奏之美,平仄和美,领悟古人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所创造出的音乐之美,古典之美。

其次,每天利用早读时间,组织学生欣赏古诗歌曲,学唱经典古诗歌曲,让学生在歌曲学唱中感受古诗音韵的精妙之美。

二、引领学生品悟古诗的精炼美

古诗的创作讲求语言精炼,他来源于诗人的字斟句酌。古人写诗讲究“推敲”,对每一个字的运用都一丝不苟,除去枝蔓和杂质,方显剔透灵秀的精炼美文。在教学古诗中,我力争让学生体会由诗人的炼词而产生的美境,同时引领学生学习诗人创作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执着精神之美。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在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时,抓住“绿”引导学生联想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景。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仿佛魔幻般改换江南风物,使千里江岸转瞬间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凸显诗思深沉,及其传神。抓住“绿”字引领学生思考、品悟、体会古人创作对遣词的讲究,从而体会出词语的运用对古诗意境创设的重大意义。体悟古诗中因为锤炼词语而产生的美好境界。

三、引领学生体验古诗的意境美

古诗不仅讲究音韵和炼词,还蕴含着超凡脱俗的幽韵之美即意境之美。就像绘画一般,能将景物描写的淋漓尽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教学中,我尝试将“画”引入古诗教学中,尽全力引领学生体验诗人创造出的深远意境。例如在教学《江雪》时,在带领学生懂得诗词大意和畅谈学生自己联想的画面后,我出示了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画面只呈现一叶扁舟漂浮在江面,一个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虽如此,却恰如其分的将《江雪》古诗的意境分毫不差的跃然眼前。正好引领学生在“此处无墨胜有墨”的图画中体会诗人创设的“此处无言胜有言”的意境。那种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意境,表图心迹,寄托诗人理想。“千山鸟飞,万径人踪”——多么热闹的场面!但诗人笔锋一转,“绝”、“灭”告诉我们这一切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位执着的老翁在寒江边独自坚守垂钓……

四、引领学生领悟古诗的情怀美

古诗不仅蕴含着幽远、玄妙的意境美,更包含着诗人内心炙热的情感和高洁的情怀。古诗教学关键就是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古诗,领略诗人情怀;领略诗人的个人际遇与历史瞬间的情感交织;领略诗人寄托的或理想抱负或激励劝勉亦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真正将民族文化中古典文学的情怀传承开来。因而古诗教学中,在引领学生体会感悟意境美的基础上,深刻领悟诗人寄予在诗中的那份情怀是必不可少的。

在实际的古诗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阅读准备,充分了解诗人,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要真正地触摸到这首诗歌的温度,要聆听到诗人倾诉的声音,要感悟到诗人的情感,就不可能只停留在“就诗讲诗”,而要对这首诗歌的解读有一个相当厚度的阅读前奏。诗人是谁?他有怎样的境遇?是怎样的性情?这首诗为谁而作?为什么而作?等等。诗作非浮萍,它一定生长在那个现虽已沉睡,然而当时却真实的生活之中。当我们的孩子掀开古诗,用眼睛、用心灵去翻看的时候,历史的画卷便在瞬间被唤醒,理解就鲜活而生动起来

其次,在教学中,我不拘泥于教材,引入诗人更多的诗作,帮助学生更深入的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