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验阅读”与对话环境的创设

时间:2024-05-09

李本民

体验是感受,是理解,是发现,是自己的心灵与文本的对话。这也告诉人们:读文章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要用心去品味,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这就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还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阅读,是指读者依靠自己的视觉,通过文字符号从书面语言中接受信息,捕捉作者思想意图的心理过程。阅读的材料是书面语言,是人类接受信息的一条主要渠道。体验阅读能给人带来求知价值、开智价值、立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满足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可见,体验阅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最终让学生学会阅读。

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体验阅读”,使学生融进文本独特的精神世界呢?可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在课堂上,经过自主阅读和朗读后,教师都会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也会不同。如,“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你从作者的叙述中受到什么启发?”“你觉得本文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到困惑?说说自己的评价。”等等。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在阅读中教师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会减少许多。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或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列举一些生活实例,或引经据典,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某种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加深学生对文中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

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文本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新课标的实施,为学生的体验阅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甚至创造意义。

例如,在《信条》这篇课文里,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作者的行为是傻子行为,是庸人自扰,是毫无根据的规则。但通过进一步的去阅读、去体验,人们也不能不思索,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泛滥的今天,人们应该怎样生活、怎样为人处世,树立信条有何作用,为什么。

三、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获得情感上的真切体验

学生亲自参加活动,如,演课本剧、进行文学创作、写调查报告等,可以使学生获得更真切的体验与感悟。通过设计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于其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以便使他们获得对作品中形象与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如,走出课堂。带着学生到郊外走走,感知花儿“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争芳斗妍的盛况,亲自领略花的色、香、味,感知雨丝如何细得“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树叶儿怎么会“绿得发亮”,小草儿又怎么会“青得逼你的眼”。或让学生到田间走走,明白什么是丰收的“希望;或让学生去捶捶腰鼓,体验一下舞姿和鼓点交织、旋转、凝聚、奔突的场面。已心之悟,最是至深。

四、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验文本

如,《故都的秋》一文中,郁达夫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展示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职,生活中是否也有过揽胜的经历,有哪些乐趣,让学生把感受写下来。这样,学生通过畅谈自己亲身经历的感触最深的事,不知不觉中与作者拉近了距离,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在体验中陶冶了情操,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澄明、更丰富而充实。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所以要提倡学生用心去体验阅读,在体验中使思维更加缜密,使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有更大的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