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梁江林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那么,如何让农村高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一个人不可能万事都去亲身体验,绝大部分知识的获得是靠书本得来的。而课内所学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必须靠课外来补充。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读书环境,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读一些好书。这实际上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校会、班会、校园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教师应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如举办“走进书中的世界”一系列的读书有奖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一本书、读好书的兴趣,增强读书的念头。
(三)帮助选择课外读物 推荐有益读物。
中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如:可以根据一些近期热门影视作品来品读《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等。
(四)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在指导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更自由的表达氛围,解放学生的头脑,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读文本,大胆地发表见解,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质疑、巧于发现、善于思考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品质。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方法指津和点拨引导。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他说,第一步是鸟瞰。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并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找出来。第二步是解剖。揣摩文章是怎么写的,尤其是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细细探究,由表及里,抓住精髓。第三步是会通。就是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根据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探究文章的成因,以便对文章有更透彻的把握。贾平凹同样也谈到了“三遍读书法”,即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研究。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读书的三种方法,即略读、精读和细读。略读,就是粗略快速地阅读全文,包括文体、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背景,抓住线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略读虽不免“粗疏”,但决不是粗枝大叶地、一般地浏览,而是有目的地把握“全局”。对全文作一鸟瞰式的俯视,能提纲挈领地抓住全文关键的问题,为进一步精读做好准备。精读,就是围绕文本的重点语段带着关键问题进行深读,具体地讲,就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精细阅读。精读必须做到字斟句酌,条分缕析,搜寻信息,比较推敲,以求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细读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它能够让学生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和肌理,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
(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理。
(六) 教育部门要正视和重视,不可不了了之。
首先,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作为相关领导,必须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课外阅读不仅能释人疑窦,更能启人心智,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其次,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紧记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教,是为了不教。”钱梦龙老师一语中的地指出了阅读的重要:“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和较宽的文化视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