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偏差生的成因剖析及转化策略

时间:2024-05-09

孙红

在中小学阶段,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行为偏差生。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是每个班主任最为头疼的工作。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抱着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对行为偏差生进行教育转化。

一、行为偏差生的界定

所谓行为偏差生,是指那些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或者两者均差的学生。一类行为偏差生是学习习惯差,做事丢三落四,接受知识较慢,学习吃力,学习效率差,成绩不理想,这样的学生通常被称为“后进生”。另一类行为偏差生是行为习惯差,自由散漫,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好动易怒,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以自我为主,有的学生甚至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这样的学生往往被视为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辅导,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二、行为偏差生的成因分析

转化行为偏差生,首先应该追本溯源,搞清楚偏差生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教育。行为偏差生的成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缺失是首因。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家长的言行会在孩子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有的学生父母有不良嗜好,嗜烟酗酒,爱赌好斗,言行粗俗,诸多不良习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有的家长脾气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即骂,长此以往,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衣食等物质需求,而不关心孩子的情感和品德养成,对孩子放任甚至溺爱。还有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下,素质不高,在孩子心目中缺乏良好的形象,让孩子产生了不服管教的心理。总之,诸多因素都促成了行为偏差生的产生。

2.学校教育偏向是主因。有的学校过分追求教学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了迎合学校的考评,重教书而轻育人,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欢喜与烦恼知之甚少,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简单,对学生的成长缺乏正确的引导,致使这些学生行为逐步偏差。这些学生长期遭受教师的冷遇和同学的讥讽,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不思进步,甚至滋生逆反的心理,这在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中尤为严重。

3.社会环境影响是外因。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化,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中高年级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虽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了,认知的范围广了,但他们还不能正确甄别各种信息的是非,社会的诸多不良习气,大量的消极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观念。

4.学生个人是内因。处在成长期的学生往往意志薄弱,道德观念模糊,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情感起伏较大,做事冲动,不计后果,造成了行为偏差。还有的学生,因为生理疾病或心理上存在缺陷,在群体生活中往往受到同伴的歧视和嘲笑。这些学生往往不合群,形成了自卑、逆反的心理,从而引发行为偏差,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三、行为偏差生的转化策略

在搞清楚行为偏差生形成的原因后,还要区别行为偏差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转化教育措施。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学校在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想转化好一个行为偏差生,单凭班主任的一己之力,是难以奏效的。或者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工作导向不一致,会形成互相拆台的现象,往往导致教育转化工作收效甚微。学校应该以分管领导牵头,以班主任为主,协调各任课教师,统筹各团队科室的力量,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把教育转化工作的效率最大化。

2.依靠教师在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教师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主要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实现。因此,要依靠教师在教育转化工作中的核心作用。(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行为偏差生在长期受到教师的冷遇和同学的歧视后,潜意识里也把自己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觉得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没有地位,不讨教师的喜欢,因此有意无意地和教师保持距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对行为偏差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歧视,少一句斥责,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2)要发掘行为偏差生的闪光点。教师千万不要把行为偏差生看得一无是处,否则,不但让学生失去了上进的信心,而且会让教师也失去教育他的信心。因此,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偏差生,要千方百计用“显微镜”来搜寻偏差生身上的优点。(3)要把握教育契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把握教育转化的契机,既要机敏又要有耐心,一旦契机出现,一定不要放过。

3.重视家长在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转化行为偏差生,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配合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期教育转化的顺利实施。对受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生活习惯影响形成的偏差生,应督促家长改善学生生活环境,改变生活习惯,改变教育方式。对于有生理或心理疾病造成的偏差生,应及时联系家长,督促家长及早带孩子去治疗。

总之,在转化行为偏差生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对于行为偏差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抛弃,不放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