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丁振伟
实施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课改以来,我已经听了无数节语文课了。以前听课往往侧重课堂结构的完整与否、教学重难点是否解决、师生互动配合等内容,现在首要标准即课堂是否高效。为了实现课堂结构的高效,老师们各有各的高招。回顾自己这三年来听过的印象较深、收获较大的一节课,应该是我校青年教师陈雨薇老师在学校高效课堂赛课决赛中所上的《伶官传序》一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自己能从陈老师的精彩课堂中汲取养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达到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
一、准备充分。
《伶官传序》一课,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陈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了导学案,提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自学完成了之后,陈老师又收上来批阅,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底。这样就避免了课堂上学生不理解的老师不讲,学生早已理解的老师紧到讲的尴尬,为课堂的高效做了充分的保障。同时,陈老师自己的备课也准备充分。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了高效课堂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既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
二、定位明确。
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很多时候只有授课教师自己清楚。学生不明白这节课要做什么,只能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课堂的高效当然也就无从谈起。陈老师这节课的第二个优点就是与学生共定、分享目标,定位明确。学生在拿到导学案时,已经知道这节课的重难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陈老师将目标细化解读,让学生对这一节课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认知。在课堂上,学生自然就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哪里,应该如何向目标前进。可以说,正是这一步奠定了这堂课成功的基础。
三、讲究方法。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不好上。陈老师选择一篇文言文作为赛课的篇目,自然有她的过人之处。陈老师紧抓住课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要求学生归纳“人事”都包括哪些方面?学生对照课文,自然而然地归纳出“勤奋”、“科学的方法”、“勇敢”和“心胸”。一般的讲解到这一步已经可以了,陈老师又要求学生继续归纳,将中心论点压缩成一个字。学生最终找到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志”字。然后陈老师又围绕“志”字来梳理全文。由“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提炼出“胸怀大志”,由“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提炼出“志在必得”,由“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提炼出“志得意满”,由“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提炼出“玩物丧志”,最后由“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提炼出“小人得志”。由此,整篇《伶官传序》的复杂结构就清晰地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出陈老师在方法选择上的过人之处。
四、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它必然是一个开放的舞台。教师不应该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光芒四射地去领衔主演,而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导演。让学生在剧本的框架内去自由发挥。所以,学生的合作探究就成为评价课堂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陈老师在授课中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谏官,你会如何向庄宗进谏?”开放的问题自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归纳整理,形成共识。在发言环节,各个学习小组代表大方陈述,观点清晰。听到满意的发言,学生们热烈鼓掌叫好;听到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在问题的设计上,陈老师也注意了体现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理念。如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文中经验教训的认识”。特别是在课堂的尾声阶段,陈老师设计了最后一个问题:“用一句名言或自创佳句来总结文章的主旨”。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纷纷开拓思路,引经据典,最后辅以陈老师精彩的总结,为这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