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学作品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初探

时间:2024-05-09

张庆运

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关于文学类作品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的探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着眼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需要教师向更深、更新的领域开拓教材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发现那些有意义、学生能研究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坚实的支持;另一方面,开展“学情”调查,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确定引导学生实现发展的措施,使提出的问题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桃子”。学生的“定位”明确了,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时设计问题,就能有的放矢,策划学习过程也能把握“共同”与“自由”的平衡。比如,教学《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经过大半节课堂时间的讨论,学生基本理解了老舍为什么要把祥子放在烈日和暴雨下写的原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以追问:“是否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带有刚才大家所说的恶毒的感情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里还有哪些写雨的。让学生背诵朱自清的《春》中“春雨”一段,回忆《金黄的大斗笠》中对夏雨的描写,让学生领悟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学”,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设计教师的“教”,只是这种“教”应该服从于“学”,努力追求“学”和“教”的和谐统一。

二、散文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把一切学生能做的事情都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切学生还不会做的事情教会学生自己去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作为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占有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把先前的传授、灌输、复制、宰制变为今天的探究、对话、沟通、民主,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和理解,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比如,教学《小桔灯》,可以按惯例请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看法。一位学生提出,“‘小桔灯的题目不好”。说实话,这很可能是备课时教师没有注意到、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因此,可以先请这位学生谈他的见解,再请其他支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补充陈述理由。教师要把他们说的题目“偶遇”“一位小姑娘”“两次见面”等都写在黑板上,询问“有没有人反对他们的意见”。反对的学生自然会分析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小桔灯”的象征意义等,双方讨论会愈来愈热烈。这时,教师再请学生比较黑板上几个题目,讨论以啥为题最佳。

三、诗歌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自主”不等于“无助”,教师不“包办”不等于抛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课上课下质疑一下就罢。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统筹安排从课前、课中一直延伸到课后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才情发挥到极致,让学生的参与面达到最大,让学生的思考面延伸到最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学习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经典名句时,不直接要学生把“绿”字当作炼字的最高境界来崇拜,而是鼓励学生动一动“绿”字。结果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学生想出了十几个词语,并能言之成理:如果作者是一个顽皮的小姑娘,用“戏”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如果是一对恋人隔江相望,用“吻”更能刻画人物的心情;如果是一个思乡心切的游子,用“去”则更能体现主人的心态;等等。

四、戏剧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在戏剧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运用现代传媒,把戏剧教学与电影、电视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观看,写观后感,探究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与语言文字描述的人物形象的可比点,结合课文内容,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议、指暇等。可以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将它改编成舞台剧或话剧,有条件的还可以将它搬上舞台,让改编表演促成学生的深层次阅读。伽达默尔曾说:“与艺术感受相关的是要学会在艺术品上作一种特殊的逗留。”对小说、散文的每一次解读,对诗歌的每一次朗诵,对戏剧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对这些文本的一种特殊的“逗留”,都是一次创造性的感知活动。它能使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聆听与外在感官所接受的完全不同的东西,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打破了教师一讲到底的旧格局,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课堂教学也因此呈现新特点,教师专门开辟一个时段作为学生的质疑时间,学生在讨论中解决自己所碰到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因为“过程”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意义比“解决”更有价值,教师和学生合作探究的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课堂上师生间敢于进行思维交锋。学生探究的结果各式各样,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必须作出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在评价中肯定、激励每一个学生,使“成果”碰撞共振,让学生“保持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并在反思中变“结果”为新起点,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