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

时间:2024-05-09

杨秀华

语文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不能靠死板的教学资源,也不能靠名家的教学经验,靠的是教学的艺术性,而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创造性。首先,这是由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决定的。新课改促进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广大教师的角色能否适应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由过去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过去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过去的权威者转化为平等者。这样,使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广大教师间更加紧密地合作,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而且还要更加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其次,这是由语文教学本身的艺术性决定的。任何艺术都是由依赖于创造主体的生命激情、人格魅力并使用技巧来表现的,语文教学也具有艺术性。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追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以外,还要追求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因为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教学程序化、教学方式模式化,就会忽视学生的灵性,窒息教学资源的生命力,这样的教学怎么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

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将教师、教材、学生组织在一起,那么,教师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呢?

一、精心打造课堂结构的艺术性

使课堂教学程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和谐共振,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感染力。任何事件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性,语文教学也是一样,因为它是件发生在教室里的、时间为45分钟的事件,所以它自然有它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一个完整性。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如何处理这几个环节,所以针对这个过程,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演示。

1.开讲激趣。如同电影的开篇,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诱发学生与课文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的兴趣。或渲染气氛,或直观道具,或风光导游,或描绘精彩场面,或让学生自述体验,等等。让学生获得与课本情绪相似的感知,进入情境,这是一节课的开端。

2.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选择问题。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精心选择能突破阅读能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反复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旨,品味语言,弄清写作技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于者牵引课堂思维流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这是一堂课的发展。

3.给学生创造高昂的美感体验。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审美的愉快,好的课堂效果是给学生创造高昂的美感体验,以便于学生在心灵豁然开朗之时,对课本有种入木三分的印象,产生久久难忘的情感。此时,教师应该抓住“动情点”进行尽情的渲染或是艺术的再加工,让课堂进行高潮。

4.收尾回味无穷。教师不能让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停滞不前,要进一步向课外延伸,纵深拓展课堂的艺术效果,让学生在一节课的结尾有回味无穷的感受。

二、使用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课堂语言增强课堂的艺术性

课堂上声音传播信息的数量和速度是任何一种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感受文本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操作能力和灵活性,达到词能达意的功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教学中出现的每个问题都设计好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运用灵活的语言,准确而有感情地表达有分寸的意思,让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追求语言的意美、形美、音美,教师的口语要有情感性,要让“情”贯串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诗情画意,或幽默风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的态势语言,因为它是教师的思想观点、知识储备、教学技巧、个人修养、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给学生的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感受,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作用。可以说,教师创造力的充分展现,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的艺术性。

三、让独具匠心的板书体现课堂的艺术性

文章有“文眼”,那么课堂教学既然是个过程,是一种艺术,也有“课眼”之说。所谓的课眼,就是课堂教学的板书,它要用最简明扼要的形态提炼出最大的教学容量和复杂的教学思维流程,这是教师运用创造力以简驭繁的用武之地:或以凝炼的字、词概括内容,或以图析文,或用多媒体形象地再现精髓。新鲜活泼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审美愉悦,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真正达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使学生都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