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考诗歌题如何把握

时间:2024-05-09

如何确保学生在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时不丢分或者少丢分,我们结合自己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见解,以期望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得分率。

一、把握考试考纲要求

我们在分析古典诗歌的时候,必须明白《考纲》要求,做到有的放矢,用较少的时间获得尽量多的分数。2014年新《考纲》对古典诗歌有两个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认清形势

现在诗歌考查现状:1几乎是古典诗歌。2.题型为主观简答题。3.分值由8分变为11分。至有的学生花了不少时间背题,结果仍然不理想。从2009—2012年全省高考情况来看,古诗鉴赏得分相当低。全省试卷抽样调查,2009、2010年全省平均得分不到4分,2011年不到3分,2012年不到5分。不少考生对此题采取了放弃的态度。

三、发现规律.

我们仍能够从近几年的高考古典诗歌鉴赏中发现一些规律。

1.稳定性。所考查的作家不可能是大家都陌生的,否则那势必就会有对作家身世,写作背景等方面的注释,从高考制卷看,这种可能性不大。所出的诗作,也不可能太长。

2.公平性。过偏过难的诗歌在考题中出现是不可能的,毕竟只是对高中生的考查。

3. 有章可循。高考出题不可能超出《考纲》的鉴赏、评价要求,一定会让考生有章可循,否则考生就会失去对《考纲》的信任。

4.难度肯定性。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的古典诗歌鉴赏对语言综合应用理解能力要求特别高,是一个拉开档次的题,有难度是必然的。

5集中性。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考纲》中要求涉及的知识点,在一首诗中决不会面面俱到,命题者一定会结合古诗的某一特点出题,而这一点在诗中前后一定会有联系,所以在应考训练中必须对《考纲》涉及的知识点逐一落实,尤其要注意“鉴赏语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解决问题.

针对高考命题者对古诗某一方面的要求,全力以赴的寻找依据,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审清试题,弄懂内容。诗歌从标题,作者,注解到诗歌主题语言,每一个地方都提供了很多信息.通过诗歌题目可以快速把握诗中内容信息。

2.确定层次,分清景情。我们现在的考试的诗多是抒情诗,诗中也常常会有景物语言.而抒情部分和写景部分其界限还是比较清晰的,多数情况是先景后情,先物及人。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望岳》等,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写景生动,律对精确贴切,而尤其在于能够形成统一的意境。句与句之间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优美的图画。

3.注意炼字,品味诗句。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为炼篇。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有“诗眼”“词眼”之说。一般指五言之中第三字,七言之中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其实“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动词、形容词等是古诗炼字的重要内容,其他一些词语如名词(意象名词、表颜色的词)、副词、数量词也常常耐人寻味。 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意象名词罗列等,常能表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多个名词连用,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中的动词“引”和“衔” 用得特别巧妙,不仅写出了秋雁高飞、月出山口的美面景色,而且赋于雁、山以人的感情。仿佛它们也在和诗人几分享欢乐和喜悦,从而烘托出诗人遇赦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两句可供引用表现“人逢喜事精神爽”,连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的情态。也可以学习这种运用拟人化手法,发挥想象和联想,以景物衬托人的感情的艺术表现方式。

4.抓住意象,分析情感。诗中描写的景物,往往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以“梧桐”表示凄苦之意,或以“狂风”形容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或以“江水”表示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找出了诗中的意象,诗人的情感就会凸显于眼前。

5.熟悉技巧,对号入座。对于诗歌,最后的答题很多时候都设计诗歌表达技巧。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等,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特别注意,千万别答错了。如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白描、悬念、赋比兴、联想想象、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换位思考、画龙点睛、以小见大、语序倒置、情景理合一,等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