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细节教学运用

时间:2024-05-09

巴尔扎克认为:“艺术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有的作家认为:细节是艺术品的灵魂,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决定的。喜欢阅读的人不难发现,众多的文学作品包括经典名著,读后令人难以忘怀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枝微末节”的细节。确实,细节描写的表现力是惊人的。许多难以言状的情景,往往只需要一个细节就清楚了;花了大量笔墨写不活的人物,常常只需要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便呼之欲出了。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没有一处没有细节描写,可以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

一、细节描写能凸显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有的细节虽只寥寥几笔,但对人物性格的显示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把人物刻画得入微传神,栩栩如生。

“看着范进洗了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范进中举》)

这一有些夸大了的屠户低头为范进扯衣服的细节,写出了胡屠户极力讨好范进的奴颜婢膝的神态。与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在范进面前“腆着肚子”“臭骂”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活画出胡屠户趋炎附势的丑态。

“孩子们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已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已己》)

孔已己已经“弯腰下去”看见豆不多了,但为什么“直起身又看一看豆”呢?说明他看到孩子们都不散,仍想再给孩子们豆吃,可看看自己的豆不多了,也没给成。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孔已己性格的另一面——善良。

二、细节描写能烘托人物心情

人物的心情,除了通过面部表情、语言表达外,也可通过细小的动作流露出来。因此,细节描写也是烘托人物心情的重要手段。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甲虫飞进来,但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

这段文字的细节描写比较多,挂在铁杆上的字帖,是韩麦尔先生精心所制,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小小字帖,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孩子们没受甲虫影响专心画“杠子”,刻画出了孩子们对法兰西文字的热爱;小弗朗士对鸽子叫声所产生的联想,可以看出他内心在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这平平常常的细节,烘托出法国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三、细节描写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细节是构成基本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往往离不开一些细节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某些细节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却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如果没有这细微的铺垫,故事情节就无法关联。

“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小橘灯》)

小姑娘削橘皮,揉橘子,一瓤一瓤掏橘瓣,这些细节,虽不能表现小姑娘的性格特点,但它们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小姑娘制作小橘灯是作者重点写的,而此处小姑娘的诸多动作,为后文写她制作小橘灯作了准备。如果没有小姑娘剥橘子这些细节,就没有“我”临别时小姑娘制作小橘灯,就更不会有作者由小橘灯所受到的鼓舞、所看到的希望,小姑娘的形象也就不是那样鲜明。

细节描写虽然是作品的“细微末节”处,但决不是作者信手拈来之物,而是他们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认识得最透彻、理解得最深刻之处,倾注了作者独有的审美情结,因而其含义是极其深刻的。其细小的形式与深刻的含义构成了一对矛盾,矛盾现象无疑使人产生意料不到之感,于是又可从中体验到一种创造的骄傲与快乐,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有人说:艺术的“真”让人感动,艺术的“美”让人回味。美的东西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反过来说,让人回味无穷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美,所以细节很关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