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时间:2024-05-09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部编版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语文的育人功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问题比较严重,德育目标难以达成,导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章就小学语文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172-02

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深入渗透德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大胆提问、深入思考,培养其语文思维和综合素养,引导其在对文本内涵的分析体验中获得精神力量[1]。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并不深入,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和德育重构机制来强化德育工作,借助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德育品质、获得德育熏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一、提高德育重视程度,加强思想品德建设

当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重视德育的渗透。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也面临升学的压力,教育机制以及家长的压力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既要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管理学生的学业。而且素质教育要求小学生的课程设计要满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导致许多教师难以深入开展德育,在教学中忽视了德育素材的融入。教师对德育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德育缺失的根本原因,这需要教师提高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并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结合德育目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首先,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受到教师的积极影响,实现对德育的渗透。其次,教师需要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知识的探索和思考来强化德育。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诗歌《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先播放电影《长征》,让学生感受红军长征路途中的艰难险阻。接着教师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营造出与红军长征气质和精神相符合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能够体味出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以及大无畏的英雄魅力。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长征的真实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理解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等事件的真实含义和其中的艰难。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歌曲《长征组歌》《十送红军》等,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长征精神。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被激发,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使其体会诗歌中的优良品质,自觉地去学习这些精神,实现德育的渗透。

二、加强落实实践教育,促进优良品质形成

德育的渗透不仅仅是传播德育知识和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难以将德育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接受到德育教育[2]。这种德育的缺失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及其价值观等受到影响,只存在表面上对德育故事、内容和品质的了解,不能落实到实践上去。而且小学生的知识浅薄、思维能力不强,如没有教师的指导,其优良美德不易形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德育与实践的融合,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与生活联系起来,还要关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实践素材、设计科学的实践活动来对学生实施德育,抓住学生思想和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促使其形成完善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思考,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投入自己的情感,通过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去理解语文作品,深入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演、探讨、质疑等方式思考作品的意境和内涵,让学生在创作和体验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绪。

如在教学六年级《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文章后,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的口语交际开展一个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父母的做法,并且交流如果是自己会怎样做。接着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思考,为什么父母之爱是特别的、又是不同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中哪些细节反映了父母之爱,从而唤起他们对亲情的感知,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内心对父母的爱,培养其孝敬父母、关心家庭的品质。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琥珀》《纳米技术就在身边》等课文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其形成对科学知识积极探索和思考的品质。教师可以组织“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查阅资料等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这需要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同时还需要拥有搜集资料进行科学验证的能力。最后可以让学生将这次科学探究的经历记录下来,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的力量和乐趣,又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端正其学习态度,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完善德育课程结构,丰富德育渗透途径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还比较单一,德育课程结构不够完善,导致德育效果不佳。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导致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而且德育课程未进行科学规划,完善的德育课程机制尚未形成,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实际教学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教师应该从丰富德育渗透途径开始,以学生的德育发展为根本来完善德育课程的结构,采用多种方式来强化德育[3],如情境教学、问题引导、合作探索以及实践体验等,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时,教师可以提出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你所知道的动物中,哪些动物的身体部位是特别的,有什么作用呢?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經验进行探究,并且每个小组写出3~4种动物的特点,真正理解“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的内涵,让其在自主学习中挖掘课本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有哪些别人没有的优点呢?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和相互评价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心。从对文本的深入思考中获得德育品质。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汉字”为主题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对汉字的历史、演变、发展以及相关的人物等进行考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结合汉字的艺术性等特点对汉字展开探究,使学生真正了解汉字、认识汉字,从而培养其对汉字的热爱之情[4]。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教师可借助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去了解周边的环境,体会人类对大自然的关系,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环境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近距离接触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且能够投入到对大自然的保护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是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德育渗透方式来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成有效的德育渗透机制。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重视德育教育,通过挖掘德育素材,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在学习中养成探索的习惯,并且在丰富的探究活动中提升德育品质。

【参考文献】

[1]王亚芳.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过程中德育教育有效渗透[J].课外语文,2021(18).

[2]郭碧福.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

[3]綦昕.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吉林教育,2021(16).

[4]李应增.立智立德,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1(16).

【作者简介】

张蓉(1982~),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