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 要】PBL教学法在医学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应用广泛,后来逐渐应用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PBL教学法符合当前教学转型需求,开始被用于不同学科适应性改革实践。情境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在教学出发点上相似,但根据目前教学发展情况来看,PBL教学法对素质教育与学科素养培养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针对一些理科思维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本文主要探究PBL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PBL;初中地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030-02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被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PBL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优化传统教育中的被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同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都各有进展,但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导致不同教学法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理学科的教学进度。部分教师在应用一些教学法时还保留着相对传统的思维,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导致教学法的应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PBL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联系了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每次探究都能有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PBL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善的地理思维模式。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地理知识,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因而在对教学内容感到新奇情况下能够在课堂中表现得相对活跃,对所学内容接受程度高。但进入后期学习时,所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一些学生会惧怕学习,甚至会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开小差。如果教师在教学上没有新意,那么在课堂上“自说自话”的现象会越来越多[1]。还有一些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比较呆板,很多理论知识缺乏具体解释,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一头雾水,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时通常表现为一知半解的状态,学习效果不佳。具体而言,地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地理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不感兴趣
地理学科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印象中属于理科化的文科学科,主要原因在于地理要进行记忆的理论内容多,但很多地理理论离不开实践支撑。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地理理论教学,导致整个课堂理论氛围浓厚,但学生逐渐也会觉得课堂内容无聊,不愿意深入学习地理知识。面对课本中的一些有趣的地理小实验,一些教师在课堂中倾向于直接将实践翻译成理论,导致不少学生对地理实验的期望值逐步降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有明显区别,成绩好的学生能够与教师互动,一般的学生沉默不语。
(二)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少
部分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明显,这也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没有找到知识的落脚点。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的过程中没有做到结合现实生活,如生活在南方的学生对于北方的气候条件没有体验,不能理解南北方差异,甚至会混淆概念,把北方地区与东北地区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一些地理课堂不够接地气,学生学习时没有强烈的代入感,在学习之后不能很好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知识学习没有做到举一反三,这是地理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升的一大原因。
(三)地理学习实践性不强,缺乏具体探究计划
当前教学改革要求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素养。由于不少教师重理论不重实践的思想,地理教学没有比较具体的课程知识探究计划,虽然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地理知识探究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计划时都会忽略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大多会安排教学探究计划,但对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活动没有给予支持或者鼓励,没有切实重视学生的地理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计划没有正面回应。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多数集中在课前学习和课后练习等阶段,在课堂上缺乏学习主动性,仍是教师主导整个课堂教学[2]。
二、PBL教学法与初中地理教学结合
PBL教学法在当前教学改革中具有教学框架相对稳定的特点,能够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提供相应计划表,能够满足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积极使用PBL教学法的同时也要挖掘学生在PBL教学法指导下养成良好探究习惯的可能性,在地理教材中挖掘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可能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所侧重,要对学生的地理水平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在地理思维、地理知识方面的基础,在实施PBL教学法时要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地理学习观念,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端正地理学习的态度。
三、在地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策略
PBL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更尊重地理学科的逻辑特性,能将几大阶段融入地理学科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强调让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下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从PBL教学法出发开展地理教学,为学生提供地理探究材料和问题,进一步指导、鼓励学生。
(一)设定合理的地理探究活动方向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把握好理论与實践探究的时间安排,要针对地理学科不同的学习方向提出不同主题的探究问题[3]。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为例,对于教材上的活动“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教师可以将内容材料变更为当地气温年变化曲线,让学生根据材料对气温变化的特点进行观察总结,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最热月的气温是多少?”“当地年气温差是多少?”“预估下年的最热月气温是多少?”教师也可以让不同地区的学生分享自己生活地区的温度数据,提出“为什么同一地区不同地形会有不同的温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的建议,从学生的探究意愿出发,鼓励学生在探究地理规律时寻找规律特点,提出一些地理假设,对学生的假设要给予一定肯定,鼓励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定期汇报计划进度。
(二)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探究方案或计划
学生在明确研究的大方向后开始进行地理研究方案设计,通常教师应将学生的探究方案存档,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留存实践探究的痕迹,另一方面教师在收集探究方案时能够为学生更新方案提出一些可行建议。方案设计可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研究角度供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能进一步提出自己关于地理知识的设想。如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土地资源”的教学中,教材上安排了探究家乡土地资源的活动,教师可以借助这个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向。这个主题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在探究土地资源方案时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三)实施“探究—交流分享—反馈”评价
PBL教学法的整个过程都融合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在实施小组探究计划时增加与教师的沟通,一是能够保持探究计划方向的准确性,教师能够在探究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二是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能够切实鼓励学生分工进行探究计划。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根据探究方案共享数据,加快探究活动的进度,在规定的期限内共同完成探究方案,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探究地理现象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地方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在实践探究计划完成后,教師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分享,促进学生小组学习方案成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案例。在此期间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自评与互评,让小组之间做好探究活动实践互评,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评价整体探究活动,并及时记录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为重要,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可以获取大量关于地理探究活动的建议,能够为下次地理探究提供参考[4]。
总之,将PBL教学法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以学生探究活动为教学支撑,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协作完成地理知识的探究学习。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隋鑫龙.中学地理应用PBL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
[2]张国斌.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3).
[3]唐文红,曾译萱.PBL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19(8).
[4]唐晶.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下),2018(6).
【作者简介】
丁海燕(1983~),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