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 要】在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占34分,在满分150分的试卷中可谓占比很大。在所有题型中,现代文阅读是除作文外,占分比重的“老二”,可见其重要性。阅读理解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语文中考的最终成绩。然而,纵观全卷,阅读理解也往往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部分。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阅读理解解题的有效策略。本文围绕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初探解题策略,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31-02
纵观大连市2017~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理解占据了较大的分值。然而,从阅读理解的解题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得分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都未能掌握解题策略,害怕做阅读题,甚至根本读不懂文本,使他们的阅读理解得分不高。因此,探究阅读理解解题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大连市2017~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试题,探究解题策略。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失
(一)关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阅读理解考查什么?要想提高阅读理解的分数,教师首先应该知道阅读理解题的命题依据,这也是培养学生的目标。只有做到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百战百胜。阅读理解是一种综合性试题,阅读理解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阅读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标》)中关于阅读培养目标有以下几条表述:①有一定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②在通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文本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③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④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⑤能分清写实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⑥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⑦阅读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类文章,应注意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⑧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也给学生提供了提高个人阅读能力的抓手。综上所述,阅读理解主要考查的学生能力包括:梳理文本的能力、理清思路的能力、理解能力(理解文意、关键词句含义和主旨)、概括能力、个人感悟能力、表述能力、筛选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分析能力等。《课标》是“阅读理解考查什么”的最好答案。教師要想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取得高分,一定要关注“语文课程标准”。
(二)研读《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会通过什么样的考题进行呢?《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下文简称《考试说明》)提供了答案。《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它对考题内容和教学方向提供了导向。以大连市2020年中考语文命题依据为例,其命题原则为:命题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1]。认真研读命题原则可以发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内容。果不其然,纵观大连市2017~2020年四年的中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测试材料内容紧紧围绕着“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考题中包括2019年的《春联的事故》和《家风》,2018年的《春色第一枝》,2017年的《窑语》和一篇关于“风筝”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尤其是2017年的两篇阅读材料都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分值高达34分。因此,《考试说明》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方向,告诉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应多关注生活,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要求学生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爱国情怀。《考试说明》值得教师和学生认真研读。
(三)吃透中考真题
历年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是学生最好的练兵场。吃透中考真题,师生可以据此掌握命题规律,预测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势和考查重点[2]。通过研读大连市近四年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可以发现一个特点:每年试题必考一篇记叙文,另外一篇在说明和议论文中选取一种。所以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是考查的重点,应加强这三者的阅读训练,熟练掌握其阅读理解知识点。通过真题研究,还可以发现试题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思路(论证思路、说明思路),理解含义,评价赏析,分析作用(标题作用,段落作用),表达表述,说明方法及作用,辨析论点,论证方法及作用,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词语赏析(拟声词、动词、叠词、大词小用、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等),写作手法(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学生掌握了题型,在解答阅读题时,就会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会对考题感到陌生、恐惧,无从下手。所以,师生只有透彻分析历年的中考真题,学生才能厚积薄发,决胜中考语文。
二、掌握阅读策略,把握文章中心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的阅读积累,把握文章的中心需要一定的阅读策略。
首先,速读全文,把握主旨。在阅读文本时,要始终贯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初读文本时要对全文进行浏览,了解文章的大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以及每段的关键句。通过浏览全文,从文章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每段的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为接下来的答题做铺垫。其次,审题定向,带着问题跳读文本。在了解的全文大意后,学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考查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跳读文章。这时就能基本确定一些概括性试题的答案位置,反复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就能概括出问题的答案;一些关键句查找型,通过跳读,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大大节约答题时间。最后,精读关键,解难点。有些难度较大的题,学生即便通过两次阅读也很难直接找到答案,这时学生需要联系相关文本反复精读,才能将难点化解。这种阅读方式一般适用于赏析题、含义题、主旨题等。
三、提纲挈领,抓主干
做阅读理解时,只要对所读材料有了明确的把握,对文章主旨有了正确的理解,即使较难的材料,学生也能够解答。可是,如何快速抓住材料的主干呢?
(一)从题目入手
题目是每篇文章的眼睛,它会直接告诉读者本文的中心,或者间接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然而在解题过程中,有些学生却忽视了题目,这样会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导致他们找不到解题的方向。因此,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应先从题目着手,它对探究文章主旨有导向作用。
(二)抓住关键句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画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每段关键句。中心句是对文章题目的阐释,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是理解全文的基石。每段的关键句都是该段主要内容的体现,所有的关键句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假如文章是一棵大树,中心句和关键句就是构成大树的主要枝干。
(三)关注首尾段
首尾段是交代文章主旨的重要段落,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首尾段的内容,抓住首尾便可掌握全文的主旨。首尾段也是设置考题的常见位置,首尾段作用分析常常出现在试题中,所以,学生要在阅读理解练习中加强对首尾段作用的理解。
四、掌握答题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有很多典型题,解答这些题型,有固定的答题模式[3]。因此,在閱读教学中,教师应将答题方法传授给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在做修辞手法赏析题时(大连中考语文试卷占3~4分),可以分三步作答。第一步,准确判断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偶是8种常见修辞手法)。第二步,分析该句与主旨之间的关系,或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题目的分值是4分,有时还要答出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生掌握了这种答题方法后,就能准确答题,获得较高分数。但要想取得满分,还需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战演练”。如大连市2019年中考语文第19题关于“墨润生宣”的赏析,很多学生因找不到比喻的相似点而失分。由此可见,具体实践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至关重要,教师应在传授学生解题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来说相当重要。
总之,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解题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获得高分。
【参考文献】
[1]杨薛建.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5).
[2]胡峻岭.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6).
[3]王传印.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10).
【作者简介】
曲昭(1989~),女,辽宁大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