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9
【摘 要】目前一些小学生的习作存在语句不通、内容贫乏、条理不清、详略不当、胡乱拼凑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材单元习作的写法指导比较简略,教师缺乏教学的立足点;另一方面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课文是学生习作的优秀范例,教师需要结合习作要素寻找课文中的习作借鉴点,利用习作支架构建课堂,丰富习作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借鑒点;小学高年级;课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56-02
在小学阶段,教师开展习作教学难度比较大,尽管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习作训练,训练内容和整个单元的内容也有共通之处,但是在教学中却没有可以依托的文本,习作要求比较空泛。另外,在日常的课文教学中,教师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读写割裂”的现象。笔者认为,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范例,同时也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范例。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课文中的习作借鉴点,重新建构习作教学的流程,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感悟习作之法,在阅读训练中掌握习作方法,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一、课文作为习作范例的可行性
课文是学生习作的范例,可以指导学生写作,这主要是因为课文的语言规范,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且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本就应该读写结合[1]。
(一)课文内容的典型性
被选为教材的课文大多数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反复研究过的,大多为名家名篇。语文文体丰富,内涵深刻,思想正确,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文章的价值。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可以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提升助力,让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更加全面。
(二)阅读与写作的一体性
学者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中,阅读与写作既是相对独立的语文学习活动,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阅读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写作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方向更加明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课文的作用,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家高尔基认为,初学写作者只有不断模仿和阅读才可以富有文章创造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课本的时间很长,除了阅读课文,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创新。教师巧用课文,深挖课文的借鉴点,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挖掘课文习作借鉴点的途径
课文的习作借鉴点并非直接呈现,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立足学情,紧扣单元习作要素进行挖掘与提炼,巧搭支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有章可循,更加顺利地进行写作。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找出借鉴点[2]。
(一)挖掘课文的拟题方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的中心体现,现在很多习作题都要求题目自拟,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一些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最终只能从给出的材料中胡乱抄个词语作题目。因此,教师可帮助学生拓宽拟题的视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习作的拟题模式。如《金色的鱼钩》既是课文的题目,又是整篇文章的线索,又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夏天里的成长》等文也是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句命题,而《詹天佑》《少年闰土》等文直接以人物的名字为题。课文中还有很多其他拟题范例,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一定能挖掘到更多的拟题方法。引导学生新颖、准确地拟题,可以使其习作能力提升。
(二)挖掘课文的精妙语言
小学高年级课文的精妙语言包括:关键语句、优美语句、得体语言。因此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抓住课文中的特别之处,进行语言训练,有时一个字、一个词,都饱含着作者的匠心,教师要将课文中的精妙语言挖掘出来,让学生品味文字之美,并运用到习作中。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文中这样描写李大钊:“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笔者询问学生这句话中的“瞅”能否换成“看”,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体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者才用了“瞅”这个字,让学生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体会“父亲”的沉着冷静。然后,笔者又对学生说了一连串表示看的词语,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有学生写道:“赛场上,小宋健步如飞,追赶了前面的几名同学,老师的眼睛也一直紧盯着他,班长也攥紧了拳头,焦急地张望着,脖子上青筋直冒,就连我那一向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同桌也不住地瞟向赛场……”这时,学生也明白了文章不是用优美词语堆砌的,结合实际情况准确用词,才能使文章真实感人。
(三)挖掘课文的巧妙结构
作家丛维熙认为,写作就像设计师画设计图,只有反复推敲之后才可以更好地进行设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在下笔写作前,需要谋篇布局。在完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心愿”时,有不少学生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如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前进,而我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说到心愿的源起,还要从那件事说起……”他的结尾是:“教师是一份多么崇高的职业啊,如果成为一名教师可以培育一丛丛祖国未来的花朵,那么,我愿意!”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使习作的中心更加明确,结构更加完整。
三、运用课文习作借鉴点的策略
教材课文的习作借鉴点很多。从文体特点分析,记叙文的抒情性特征、说明文的科学性特征等都是学生可以借鉴的;从表达内容来分析,学生需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生命的敬重等;从语言形式来分析,学生需要感悟不同种类的文章的语言特点……从纷繁的课文中挖掘并积累符合学情的习作借鉴点,可从以下几种策略入手:
(一)紧扣习作要素,挖掘习作借鉴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的导语部分都点明了单元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因此,在进入每一单元的学习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习作借鉴点的挖掘,应该紧扣教材单元习作要素[3]。如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项,第一,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第二,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在《桥》一文中,“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的环境描写,不仅描写出雨势之大,更写出了雨的来势汹汹,为下文洪水暴发埋下伏笔。环境描写是该单元学习的重点,教师应该提前挖掘,着重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环境描写为自己的习作增色。
(二)巧搭习作支架,教学习作借鉴点
在教学课文时,教师要立足学情,巧妙搭建习作教学支架,以实现教学的核心目标。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都是值得挖掘的习作借鉴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发现,在“救助车夫”一段中,为了准确写出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场景,作者连用若干个动词凸显了鲁迅的伟大形象。然后,教师可以用三步法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回想画面、定格动作、串联起来。经过点拨,大部分学生都能学会生动地刻画人物细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学生在《捣蛋鬼》一文中这样写道:“只见他随手拿起一本书,漫不经心地把它卷成一个话筒,随后像国家领导人一样,双眉紧皱,手拿‘话筒对我们说……他对自己制造的气氛感到满意,轻轻地笑了。台下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更得意了,把左腿向前跨出一点,用手掸了掸衣服,随即整理好,脸微微有些发红,兴奋地说……”从这样的文字中可见,该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本单元的习作要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续写和补写,结合不同的文章内容,为学生制订不一样的学习目标,采取适合学生的方式开展習作教学,让学生在习作练笔中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提高写作水平。
(三)丰富学生见闻,运用习作借鉴点
创设具体鲜活的情景丰富学生的见闻,虽然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但却省去了引导学生思考习作内容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写作变得更加连贯。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鉴于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比较少,笔者就用了一节课时间举行了拔河比赛,又用了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关注写法,并结合本单元课文《开国大典》中详略得当的场面描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重点突出的英雄特写,《灯光》一文中别具一格的倒叙写法开展习作指导。最后再组织学生写作,学生的习作水平明显有了质的飞跃。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习作借鉴点,把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学生的习作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小涛.语文教学要关注“言语形式”[J].新课程:下,2012(2).
[2]中央教科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徐晓红,陈碧英.依托文本做好随文练笔[J].文学教育:下,2007(12).
【作者简介】
张瑷佳(1991~),女,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