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4-05-09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常用仿写训练、结构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如果仿写训练的度把握不好,学生会过于依赖这一写作方式,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且写出来的文章会缺乏可读性,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这一形式,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其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60-02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语言组织方法,还能学习文章的结构以及如何体现主旨,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认识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联性,借助课外阅读这一途径开展写作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素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书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将情感渗透到文字中,提高文章的可读性[1]。

一、课外阅读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开阔写作思路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面临无话可说的困境,他们常用的写作手法和内容千篇一律,文章缺乏灵魂。对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并进行归类。在开展专题作文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积累的素材应用到写作中去,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同时,在这些文本的影响下,学生的写作思路能更丰富,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会发挥想象力,对素材进行改编,使其更符合文章主题。

(二)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写作能力

将课外阅读应用于写作训练,主要的方式是开展仿写练习。如在阅读写景的课外文章时,教师让学生寻找其中的优美语句,并模仿这些语句的描写手法,描述自己眼中的美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可以掌握多种描写手法,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构思自己文章的框架,然后填充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对写作的自信心,逐步提升寫作能力。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选择恰当的阅读素材,激发阅读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将课堂一分为二,其中一半用于阅读课外材料,另一半用于写作训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等选择恰当的阅读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如学生通常对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古希腊寓言故事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分享给学生,如《伊索寓言》《买椟还珠》《邯郸学步》等,要求学生自由阅读,阅读结束后,围绕寓言故事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分析其中的道理。这一环节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对写作学习的热情。接下来,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积累下来,再选定一个主题,开展主题写作训练。在写作训练中,首先由学生自主写作,尽量用上积累的阅读材料。然后教师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为学生剖析故事内涵,讲解素材的应用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学生再次尝试写作,在第二次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对课外素材的应用会更加灵活,不会无话可说。

(二)开展仿写练习,提升写作质量

仿写练习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练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好句好段,并分析它们的写作手法,带领学生深度剖析文章的结构。这一环节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要素,构建基本框架后,由学生自己填充思维导图,以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其分析文章的能力。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仿写练习,可以先从仿写句子入手,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积累文章中的成语,随后拓展为段落,以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最后教师重新设定主题,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思路具象化,并从积累的素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充到框架中。经过这一系列的仿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所提升,随后逐渐摆脱仿写练习,形成自己的风格。为提升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优秀散文入手,这类文章中都应用了大量修辞手法[2]。笔者选择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等,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对其进行分析和仿写,同时要明确仿写的是写作手法还是文章结构,以提高学生仿写的质量。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作思路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可以根据选择的文本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教师也可以在适当的位置让学生暂停阅读,作留白处理,要求学生发挥创意续写,填补文章的空白。这一形式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和创作的激情,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作思路更加开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教师可选择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作为课外阅读文本,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流浪汉,为了进监狱过新年而做了很多扰乱治安的事,但未能如愿。后来他被教堂赞美诗所感动,想要重新开始,却被警察送进了监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这个故事后,可通过口述或播放相关图画内容等方式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情境中,感受流浪汉迫切想要进监狱的情感,所以他做出了一系列扰乱治安的行为。教师可以将故事留白设置在流浪汉听到了赞美诗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为流浪汉续写一个新的结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其所写结尾要合理,要体现故事的中心思想,体现作者的内心情感等,同时故事的前后发展要合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具备清晰的写作思路。

(四)挖掘思想感情,赋予文章真情实感

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它的中心思想,教师在完成修辞、结构等的训练后,需要带领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学习作者如何在文章中渗透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文章主旨。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分析文章中关于情感的描写,便于学生理解情感表达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在创作自己的文章时,也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赋予文章灵魂[3]。

如笔者带领学生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时,书中体现了鲁迅的性格和志趣,其中包括对师长的怀念之作、讽刺社会丑恶现象之作等。笔者引导学生学习文章运用的描写手法和细腻的情感。笔者还为学生播放了相关影片,创设情境,然后询问学生:在《藤野先生》中,开篇鲁迅先生为什么写到“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里的“无非是这样”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认为“无非是这样”指的是东京的生活和当时的中国没什么两样。然后笔者为学生播放当时的一些影视资料,学生了解了鲁迅在日本寻求救国之路,发现一些中国留学生在这里享受生活,并未忧国忧民,所以才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是鲁迅痛心疾首的体现,也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这一问题的探究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一情感应用于自己的文章创作,提高了学生文章的思想性。

总之,课外阅读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充分挖掘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联,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丰富的课外文章创新课堂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素材优化教学内容,同时还应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减缓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借助课外阅读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改善生搬硬凑、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提高写作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俭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0(11).

[2]何鑫益.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必要性[J].学周刊,2020(12).

[3]高守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影响探究[J].课外语文(下),2020(2).

【作者简介】

王兰全(1965~),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大专,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